【連網】 “五一”小長假,“魏則西事件”被瘋狂刷屏。一個名叫魏則西的年輕人不幸得了滑膜肉瘤這種罕見的癌癥,出于對百度和部隊三甲醫院的信任,全家舉債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嘗試了號稱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的腫瘤生物免疫療法,結果卻讓自己人生的句號劃在了21歲。
透過憤怒的網上民意不難發現,從抨擊百度及其競價排名制度,到把“生命當作生意做的”莆田系大起底,再到醫療制度改革的被質疑,網民安全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這起網絡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網民安全有效保障的嚴重缺位,這也是當下網絡安全的最大隱患。
網民安全,是互聯網企業必須堅守的生存底線。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搜索引擎、大數據分析技術,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越來越便捷的服務體驗,有事問“度娘”已經成了無數網民的“習慣”,并從“習慣”走向了“依賴”。在魏則西事件中我們看到,無論是上百度尋醫,還是從百度驗證醫院真偽,都證明了網民對這個搜索引擎民族品牌的巨大信任。正是無數網民的信任成就了百度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驕人地位。然而,當流量變現、影響力變現成為互聯網企業市場生存的通行法則,如何把好廣告信息安全關,為網民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正如美國著名商務策劃師戴維·霍薩格(David Horsager)在《信任的力量》中所說,商業和生活中的真正通貨不是金錢,而是信任。珍視網民信任,保障網民安全,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的生存底線。
網民安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隨著魏則西事件的繼續發酵,百度這個曾經是國人引以為傲的互聯網民族品牌正面臨一次嚴重的信任危機。與此同時,網絡上的種種質疑聲更是不絕于耳,這種質疑也在由搜索引擎向醫療制度改革中的缺失、部隊醫院管理的缺位,以及民營資本的唯利是圖等一系列問題蔓延,誰也無法預知還會有多少社會問題夾雜其中。近年來,網民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由此關聯的種種社會問題也愈加復雜。有媒體報道,2016年伊始,中國幾大互聯網巨頭紛紛陷入此類問題。去哪兒因為違規機票銷售、強制打包產品模糊機票價格等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被國航、海航、南航、東航等多家航企拋棄;攜程網賣假機票,并用其他客人的積分為陌生人兌換機票;唯品會賣假茅臺,酒類頻道徹底下架……這些事件造成的是網民安全的深深憂慮乃至恐慌,損毀的是品牌形象乃至生存根基。
網民安全,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石。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近年來有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信息被泄露過;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還有路由器安全、NFC支付安全、智能可穿戴設備、大數據、物聯網、虛擬化及云計算已成為當前信息安全最為薄弱的環節。作為一個擁有近7億網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的網絡大國,我門必須清醒地看到,網絡安全不再只是硬件、軟件的安全,網民安全已經成為其重要的基石。沒有了這塊基石,我們也會失去網絡執政之基。
4月19日,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互聯網信息服務,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老百姓提供實用、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務,讓百姓用得好。網民是互聯網發展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網民安全也是最大的網絡安全。這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全面保障,需要所有互聯網企業的職責擔當,需要喚醒網民自我安全意識的提高,更需要有關部門直擊痛點鐵腕治理的決心和行動。(十里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