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經黨中央批準,全國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11日在太原召開。趙樂際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有序在全國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人民日報》2017年11月12日)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十九大結束這半個月時間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監察法(草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全國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都是對十九大報告要求的貫徹落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字字千鈞,卻用99個字對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制定國家監察法作出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進行的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根本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歷史已經證明。1993年,中央決定中央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由中央紀委行使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對黨中央全面負責。24年過去了,實踐已經充分證明,黨中央要求合署辦公的決策英明正確、成效明顯,這樣有利于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
反腐敗九龍治水不行。我國現有的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包括黨的紀檢機關、監察機關、檢察機關中的反貪和反瀆機構,以及政府中的其他監督機構,力量很分散。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巡視工作五年規劃時提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嚴峻加上“復雜”是對反腐敗斗爭形勢一語中的的精準概括。形勢決定任務,基于對形勢的判斷,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組建各級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就是要攥緊反腐拳頭。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報告要求:“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這是確立中國特色監察體系的創制之舉。監察委員會實質上是反腐敗工作機構,和紀委合署辦公,代表黨和國家行使監督權,是政治機關,不是行政機關,也不是司法機關。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是一體兩面的辯證關系,建立國家監察機構,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真正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體現了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內在一致性,實現了高度互補。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任何改革最終都必須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說到底是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具體化。黨委承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施工隊長”。黨委對紀委、監委工作的領導,要由原來側重“結果領導”轉變為“全過程領導”。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必將有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從而以懲治腐敗的實際成效回應人民群眾期盼。(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