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開端的基本判斷,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釋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4月23日央視網)
國家統計局日前對外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顯示,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6.8%,月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1%……中國經濟呈現出增長平穩、就業擴大、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態勢。
事實勝于雄辯,中國的發展并非獨樂樂,中國正在從出口大國轉向出口和進口并重的大國,中國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發揮著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
這些數據同時也說明,盡管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世界經濟仍然處于低迷狀態,中國的發展外部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民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轉型升級穩步推進,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經濟運行仍然有了良好開局,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前景勢必更加廣闊。
俄羅斯歐亞發展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雅羅夫斯拉夫·利索沃利克認為,從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來看,能達到高度發展水平的各個國家,服務領域所占比重都達到50%—60%,尤其是在金融服務領域。中國在這方面不僅取得了量的增長,而且質的提升非常明顯,在數字經濟方面取得了競爭優勢。最近10年,世界經濟一直在尋找新的動力,中國在創新和生態領域的發展趨勢讓人們看到,中國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發揮著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
顯然,中國經濟良好新開局也提振了國際信心,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正能量,更為世界經濟加快復蘇步伐尋找到了新的動力。
事實上,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出現的問題,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時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而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合作理念與實踐而不斷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逐漸為國際社會所認同,表現出中國為全人類作出較大貢獻的大國擔當。
事實再次證明,中國經濟是具有耐抗性,不像過去一樣依賴于出口,也不會像過去一樣遇到貿易爭端會受明顯影響。無論是中國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速度、對全球重大事務的影響、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國人的活動范圍和影響力等,都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不用揚鞭自奮蹄。從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到《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不難看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和戰略謀劃。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看到,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打好三大攻堅戰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交出發展新答卷,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但今日之中國,更有自信,能夠面對一切外部不確定因素,書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答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謝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