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5月18日,“網聚文明力量 助力高質發展”2018年連云港市網絡文化季活動拉開大幕。啟動儀式上,參加全市第一屆互聯網公益創投大賽的十佳獲獎代表再次登臺,向現場媒體積極推介和分享各自的項目。
互聯網將成為公益創投的“破冰者”。公益創投起源于歐美,2008年前后被引入中國。上海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深圳、蘇州、寧波等地緊隨其后,一時公益創投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但縱觀那些年由政府主導的公益創投,效果遠低于民眾期望,其“癥結”在于透明度不高以及資金來源幾乎都是當地福利彩票公益金,致使坊間頻頻發出質疑的聲音,認為這是政府購買服務的“升級版”。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躍進式大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每個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行業經過“互聯網+”改造涅槃重生。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數次談到中國的互聯網發展,亮點頗多。如此大背景下,連云港迎合時代發展,大膽創新,打破傳統壁壘,讓公益創投接入透明、多元、開化的互聯網,助其插上騰飛的翅膀,重獲新生。
透明、科技、連接是支撐互聯網公益創投的強大基因。透明是互聯網公益創投的第一大特點,如在此次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星夢啟航——殘疾人子女教育服務項目,就打破了傳統公益創投模式存在的“信任危機”,形成了互聯網平臺、投資人、公益機構和獲益者四方全程透明、完整的公益生態鏈。而互聯網科技元素的注入,則大大開拓了視野,降低了門檻,讓公益創投人人可及,更顯親民。水滴籌和輕松籌近來頻繁刷爆朋友圈,其核心“秘密”在于引入的社交和移動支付方式,打通了互聯網與用戶的連接。故此,互聯網公益創投能夠打破與大眾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更有利于社會組織的發展。
“網聚文明力量,助力高質發展”,互聯網公益創投未來可期。在貫徹落實十九大開局之年,連云港帶著激情、帶著斗志、帶著期望,蓄勢待發。細品今年突出重圍的項目,互聯網+特色海產品文化塑造可以打響港口城市的“特色名片”,互聯網律所公益項目可以解決廣大百姓法律咨詢不便的煩惱,殘疾人心理咨詢師培養項目可以進一步提高殘疾人的幸福指數……透過這些“用心良苦”的項目,仿佛已能看到投資方堅定的眼神,看到公益機構從容不迫的姿態,看到受益大眾那一張張笑臉。互聯網公益創投迎合了時代潮流,聚集了文明力量,還將衍生出新的就業形態,助力港城高質發展。
互聯網為公益創投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公益創投不再“神秘”,因為網絡的公開透明;公益創投不再沉重,因為網絡的親民性;公益創投不再局限,因為網絡連接了參與各方。互聯網讓公益創投獲得新生,正當其時,大有可為。(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