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日前,筆者隨家人外出就餐,用餐結束后在停車場排隊等候離開,過了好一會兒也不見前面的車輛移動,了解后才知道,原來停車場有規定只能掃碼支付,不收現金,而有一位車主恰好手機沒電了只有現金,因此車主便與停車場工作人員理論了起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推進,無現金支付已經成了絕大多數人的習慣,但是作為向群眾提供服務的一方,停車場拒收現金的做法顯然太過絕對。無論是從央行規定來看,還是從人性化服務的角度出發,停車場都不應該一刀切式地拒收現金,而是應該在推行移動支付的同時,也給現金支付留出“一席之地”。
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各大商業綜合體、美食街等各類停車場出于資金管理、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普遍使用智能停車管理系統,停車場的管理水平、車輛進出效率較以往確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但與此同時,現金支付停車費用難的情況卻也時有發生,甚至還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小糾紛。根據我國法律,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依法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所以很顯然,停車場拒收現金的行為是不符合相關規定的。
不可否認,當前,在停車費繳納方面,移動支付占據了絕對優勢,幾乎所有的年輕車主都傾向于掃碼支付,因為這樣更省時省事。但是停車場卻不能因絕大多數人都習慣于掃碼支付就剝奪了個別人現金支付的權利,畢竟還有部分中老年人群不擅于使用電子產品支付費用,當然除這部分群體有現金支付需求外,遇到手機沒電而無法立即支付的人群也可以用現金支付救個急。從這些層面來說,停車場接受現金支付還是有一定必要的。
數字技術的進步說到底是為了保障秩序、服務民生的,在數字化時代,希望各大停車場都能多從優化服務、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接受多元化支付方式,更好地滿足有不同支付需求的消費者。(□ 王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