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發展:共同使命與行動價值”智庫媒體高端論壇致賀信。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實現人民對生活安康、社會安寧的夢想。當前,全球發展面臨著復雜形勢和多種挑戰。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全球經濟復蘇脆弱乏力,南北發展鴻溝進一步拉大,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促進全球發展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
去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此番賀信表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創新驅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將發展置于國際優先議程,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推動全球發展,行動為先。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始終把發展放在國際合作突出位置。無論是中國率先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還是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如期生效;無論是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發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還是提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無論是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參加聯合國“消除貧困聯盟”,還是廣泛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的倡議和活動,這些都良好地發揮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凝聚各國共識、團結各國力量的作用。中國通過主動承擔全球發展中的責任,倡導構建基于“合力發展”的全球發展理念,為世界在疫情防控、氣候治理、數字經濟、扶貧減貧和糧食安全等全球發展領域匯聚了更多力量。
推動全球發展,互鑒為要。環顧世界,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只有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探索,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本國人民利益的實踐中去。古老豐厚的中華文明里,有著“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優秀因子,提供了破解當代亞洲和全球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的重要文明鑰匙,是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明支撐,越來越得到亞洲和世界各國的認同。早在1975年,英國著名科技史學者李約瑟就指出,“今天保留下來的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化、中國傳統、中國社會的精神氣質和中國人的事事物物,將對日后指引人類世界作出十分重要的貢獻……”1988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一次世界性會議上,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發出了與李約瑟相類似的呼吁,“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推動全球發展,團結是金。破解全球發展難關,唯有世界各方聯手,以人民為本,秉持發展優先,普惠包容,創新驅動,與自然共生,并且遵循行動導向的核心要義,加快推進全球公平公正及均衡的發展步伐,方能實現人類的持續和平與繁榮。一直以來,中國同各國一道,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攜手開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新時代。在國際發展事業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熱烈支持響應,成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加速器、全球發展合作的助推器。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會變,對發展的渴望和追求不會變。中國將攜手各方,加強對話交流,增進理解互信,拉緊合作紐帶,加深利益交融,讓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進步的力量越聚越強,為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貢獻。(何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