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宣布“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志著中國春節申遺成功。春節,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情感與文化自信的傳統節日,不僅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時刻,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與文化的縮影。
春節,又被稱為農歷新年,春節的歷史距今已經4000多年之久,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傳統節日。它不僅僅是一個慶祝新年來臨的日子,更是一個充滿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的綜合性節日。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結束,春節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寓意。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春聯、掛門神,這些習俗不僅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氛圍,更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
春節,承載著中華民族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在春節期間,人們會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如祭祖、祭天等,以表達對祖先的敬仰與對自然的敬畏。這些活動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于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更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過20億人次,同時也是走親訪友、文旅活動的重要時間節點。此次春節申遺的成功,不僅是對這一文化現象全球價值的認可,更是對中華文化深厚內涵的肯定。春節所蘊含的和諧、團圓、幸福等價值觀念,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春節,搭建起中華民族與世界人民分享中華傳統文化的友誼之橋。春節所倡導的“家和萬事興”“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都是跨越時空、超越國界的普世價值。這些價值觀念不僅讓春節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與喜愛,更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化的今天,春節已經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有機會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講好春節故事,傳播好中華文化。春節申遺的成功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重要肯定,更是對全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一次有益補充。通過春節這一文化符號,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上中華文化。以春節為紐帶,賡續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傳統,共同書寫人類文明的輝煌篇章!(祝其)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