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增濤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產業興旺是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也是建設現代農業強國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我市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與此同時,也面臨鄉村產業化水平有待提升、鄉村產業人才相對不足、鄉村產業科技支撐有待加強等現實困難。連云港市作為江蘇傳統農業大市,該如何立足自身優勢,積極謀劃加快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呢?筆者認為,可通過如下幾個途徑。
聚焦構建三大體系,夯實鄉村產業發展根基。一是創新拓展農業產業體系。圍繞農產品開發的“產、加、銷、游”等環節,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從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特色加工業、特色旅游業和生產生活服務業等方面入手,瞄準“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模式,發展區域支柱產業,培育一大批創新能力強、市場拓展力強、綜合實力強、帶動作用強的農業龍頭部企業作為“鏈主”,盤活鄉村產業發展,帶富農民增收致富。加強與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合作,發揮統一大市場在推進我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全面數字化引領并拓展農業產業體系,加快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智慧化為主導的數字農村產業系統。二是著力夯實農業生產體系。錨定提高生產效率與建設高質量產業體系目標,推進農產品生產基地化,生產裝備智能化。聚焦生產環節構建特色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智慧產業的發展需要,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通數據鏈、重構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傳統農業生產向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加快轉變,為進一步推進我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根基。三是加快完善農業經營體系。積極推進農業經營的科學化組織方式,通過“互聯網+”技術構建“基地+工廠+終端+信息化管理系統”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完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關鍵在于建立諸如就業帶動、訂單收購、保底分紅和股份合作等多元經營模式,從而有效保障農民參與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的分配。
聚焦加強品牌建設,擦亮鄉村產業金字招牌。一是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引領效能。加速建立標準化規范體系,著力塑造區域性公共品牌形象。以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增強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將綠色生態理念深度融入品牌價值體系,系統制定發展規劃,結合地域和品類特點,加快推動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夯實農業品牌建設的“原料”基礎。二是推動品牌建設與園區發展深度融合。引導各類園區發揮核心作用,強化品牌觀念,培育品牌文化,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續壯大自主品牌實力。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農民合作社提升壯大和家庭農場集群集聚,不斷擴充和強化農業品牌建設的主體力量。三是強化品牌宣傳推介力度。宣傳推介是實現品牌營銷目標的關鍵手段,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與消費者忠誠度的重要途徑。加大財政支持與宣傳推廣投入,持續優化品牌的整體形象。積極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與價值傳遞功能,促進媒體宣傳與品牌建設緊密結合,使更多優質品牌廣為人知。
聚焦培育人才隊伍,筑牢鄉村產業人才支撐。一是加強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堅持把高素質農民作為寶貴資源加以關注、培養和使用,增強農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提高其知識和技術水平,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多元化普及教育培訓,為高素質農民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課程。堅持辦班需求第一,儲備豐富課程,既承接定制課程、又提供特色課程,通過“菜單式”選課、“模塊化”組課,為各培訓班“量身定制”課程,精準滿足教育需求。根據實際需要和不同培育目標,培育發展一批有志向投身鄉村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強化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術型、社會服務型等,進一步優化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突出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留鄉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回鄉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對象,分類開展知識和技能培訓。加大培訓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進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培訓專項行動,力爭年內對有培訓意愿人員至少組織一次培訓。二是大力挖掘文化本土人才。加強鄉村產業的本土化人才培育要注重精神激勵,把有突出貢獻的鄉村人才,聘為政府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并大力推薦各類人才擔任省市“兩代表一委員”,靠增強人才自身的榮譽感、責任感留住人才,突出其在推動我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價值,讓其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成就感,使其從心里真正產生投身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情和動力。通過設立鄉土人才專項、開展鄉土人才“三帶”典型評選等,進一步加大對鄉土人才的扶持激勵力度。三是加強與在外人才聯系溝通。積極推介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投資環境和人才政策,邀請省外鄉賢回鄉考察,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激發在外人才投身家鄉建設的熱情。抓準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向在外江蘇籍人才發慰問信,組織老鄉座談會,話鄉音、敘鄉情、溫鄉俗,加強與外出就業人才的聯系,支持家鄉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城鎮工商資本帶動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等進入農業農村,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吸引并鼓勵更多的產業人才加入到農業生產中,通過個性化培訓使其成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人才。持續完善選派制度,有計劃地選派有發展潛力、能力突出的年輕干部到鄉鎮任職掛職。做優激勵辦法,暢通鄉鎮干部晉升渠道,讓鄉鎮干部有干頭、更有奔頭。
聚焦謀劃縣域經濟,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一是提升縣域發展引擎作用。壯大縣域經濟、優化縣域消費環境,是驅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突破地域限制,將鄉村有機融入城市體系,積極承接城市的先進技術、資本輸入,借助城市文明提升鄉土文化,共享城市發展帶來的各類正外部性效益,從而增強城鎮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能力。亟需改變中心城區發展優于縣區、縣區中心優于鄉鎮的現狀。要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步伐,提升中小城市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強化城鎮在產業支撐、公共服務、就業吸納、人口集聚等方面的綜合功能。二是確立縣域主導產業方向。各地縣區應立足本地實際,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精準遴選1至2個主導產業。通過搭建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平臺,主動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工作,促進產業集中布局和集聚發展,著力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集群。要在鞏固既有優勢的同時培育新動能,在現有市場格局中開辟新領域,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形態、探索新模式。三是以縣域為樞紐統籌農村商業體系。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縣城商業設施的改造升級,推動形成縣鄉村三級高效連鎖的商業網絡。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建設集購物、娛樂、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商貿中心,發揮其輻射帶動效應。突出縣級城市在產業布局、創業就業、生活消費等方面的區域便捷性和資源集聚優勢,有效牽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產業的更高質量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2024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重點課題《大農業觀引領下我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及舉措》(立項編號:24SYA-044)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社會科學院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