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將紅色藝術資源融入港城高校音樂教育

        □ 陳秋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形成的寶貴財富,而紅色藝術資源作為其中極具感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歷史厚重感與藝術表現力。連云港地區的紅色藝術資源特色鮮明,將其融入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承紅色基因、推動地域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連云港的紅色藝術資源


        連云港紅色藝術資源,是連云港地區在革命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具有獨特藝術價值與深厚文化內涵的寶貴財富,承載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記憶,既有著“保家衛國”的紅色內核,又帶著“山海交響”的地域印記。這些資源不僅包括物質性的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建筑中的藝術元素,也包括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歌謠、戲劇、美術等藝術表現形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紅色藝術生態系統,成為革命精神與地域文化基因融合的創造性表達,為區域發展提供了獨特的精神動能與文化資本。


        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的現實短板


        當前連云港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在紅色藝術資源應用上存在明顯不足,制約了紅色文化傳承與教育創新。認知層面存在“審美偏差”:受西方音樂教育體系影響,學生更熟悉西洋樂曲,對本土紅色音樂認知匱乏;調研顯示,超七成學生未聽過連云港本地紅色歌曲,部分學生將紅色音樂等同于“口號式作品”,忽視其藝術價值;學生音樂素養積累自主意識弱,多數零基礎學生難以領悟紅色音樂內涵,導致紅色藝術的美育功能難以發揮。課程體系存在“本土缺失”:現有課程中紅色內容“點綴式”存在,《民族音樂概論》等課程雖涉地方音樂,但連云港紅色藝術資源占比不足5%;聲樂、器樂課程沿用通用教材,缺乏本土紅色曲目;專業課程設置未充分結合地方特色,《中國古代音樂史》等理論課程未系統納入連云港紅色音樂發展脈絡,難以形成持續的紅色文化浸潤。師資隊伍存在“素養短板”:音樂教師多畢業于專業音樂院校,受“西化”教學體系熏陶,對連云港紅色藝術資源了解不深;部分本地教師因縣區方言差異,難以完全理解本土紅色民歌內涵;師資結構單一,缺乏既通專業又懂地方紅色文化的復合型教師,制約紅色藝術資源教學轉化。


        紅色藝術資源融入音樂教育的實施路徑


        紅色藝術資源融入音樂課程體系,實現美育浸潤育人目標。在音樂課程中選取如《淮海戰役組歌》這類與連云港地區革命歷史緊密相連的作品,以及具有當地民間音樂風格改編的革命歌曲;在《中國音樂史》中,增加連云港地區紅色音樂發展歷程的章節,詳細闡述當地紅色音樂產生的歷史背景、代表作品及其音樂風格;在《聲樂》課程里,選取連云港紅色歌曲作為教學曲目,從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達、歷史內涵等方面進行深入教學。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與學習,學生既能領略音樂之美,更能深入了解連云港在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及歷史背景,真切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領悟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構建紅色音樂美育新格局。運用互動白板打造“選點切入—個體體驗—分享升華”的課堂模式,以抗日山事跡激發學生情感共鳴。通過多媒體整合歷史音頻、圖像,直觀呈現紅色音樂演變,如展示連云港號子改編歌曲的勞動背景。建設集“學、練、測”一體的一站式在線學習平臺,圍繞連云港紅色藝術資源開發特色課程,學生可在平臺學習本地紅色音樂知識,觀看具有連云港地域特色的音樂演出,參與互動討論。例如針對連云港地區紅色民謠的創作背景、音樂風格等話題交流,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學習模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豐富音樂實踐教學路徑,增強紅色文化體驗感。組織學生創作紅色主題合唱、排演《血戰連云》等劇目,在藝術實踐中感悟革命歷史。帶領學生赴抗日山烈士陵園等場所考察,探尋紅色音樂創作源泉。鼓勵學生參與社區紅色音樂義演,傳播《連云港號子與革命烽火》等作品,引導學生樹立擔當意識,促使其成為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承者、踐行者與保護者,以實際行動讓連云港紅色音樂文化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以弘揚。強化師資紅色素養培育,提升音樂美育教學水平。定期開展培訓,提升教師對本地紅色歷史及教學方法的掌握。建立“老帶新”機制,由資深教師指導新教師把握紅色文化與民間音樂的融合特點。支持教師參與學術交流和紅色歌謠采編,聯合黨史、文旅部門挖掘資源并建立數據庫,通過實踐提升教育創新能力。


        將連云港紅色藝術資源融入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新舉措,也是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音樂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地方高校應持續深化“音樂藝術+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培養兼具專業素養與家國情懷的音樂人才,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力量中賡續傳承,為地方文化發展與民族復興事業注入持久動力。


        作者單位:連云港開放大學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国产寡妇偷人在线观看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激情捆绑国语对白| 国产94在线传媒麻豆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网址|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男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曰韩二区欧美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大胸喷奶水的www的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夜色福利久久久久久777777|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公阅读|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