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周瑩 通訊員王君 顧芳)“你知道你們家這些美容器械是非法的嗎?”7月20日,筆者跟隨海州區衛生監督所的執法人員來到萬潤家一家美容店發現,該美容院非法從事微整的項目。這些美容院雖然沒有明碼標價宣傳微整的項目,但是執法人員在工作室的冰箱內查出了大量的微整藥品以及注射器械,除此之外,還在柜臺查出來非法實施醫療美容機構與消費者簽署的微整知情同意書等相關醫學文書。海州區衛生監督所所長朱衛告訴筆者,在這條街上這樣的美容機構不止一家。這些美容機構在沒有取得相關資質的情況下,擅自開展醫療美容,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據了解,受到經濟利益的誘惑,一些生活美容機構常常私下進行微整形手術,這已經成為行業的一大亂象。特別是一些非法行醫者打著醫生旗號,拖著拉桿箱在各個美容院之間趕場。所以此次專項行動從今年4月20號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年的11月10號,主要就是針對一些取得醫療機構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是否超范圍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以及生活美容機構未取得醫療機構許可證是否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截至今年7月10號,我市贛榆區已經立案4起,罰款金額已經達到了12000元人民幣,東海縣現在是立案兩起,罰款了人民幣8000元。
“我們有來自廣州的老師做微整。”在萬潤街的一家非法微整形機構內,當執法人員向機構負責人了解情況的時候,機構負責人肯定地表示。然而在隨后的盤問中,執法人員詳細地詢問老師多長時間來,有沒有資質等問題。機構負責人并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隨后執法人員發現這家店中,有做微整形的臺賬記錄。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美容就是用化妝品、保健品、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的手段,對人體表面無創傷性、非侵入性的皮膚清潔、皮膚保養、化妝修飾等服務,而像大家熟知的割雙眼皮、隆鼻、瘦臉等等通過手術、注射藥物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對人的面貌或者體態進行修復或者再塑的都屬于醫療行為,從事醫療行為就必須是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和具有《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書》與《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證書》的醫生才能實施,缺一不可。如果生活美容館擅自開展醫療美容就屬于非法行醫。
那么港城市民要想做微整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市衛生監督所五處科員尤翔飛介紹,廣大市民如果有意愿進行醫療美容服務項目的時候,首先要查看這個機構是否取得醫療職業許可證,在取得醫療機構許可證的情況之下,要核對他的診療范圍,是否與他的美容服務項目有關。除了查看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以外,我們還需要對他進行,醫療美容服務機構,實行的是美容主診醫師負責制,大家還要觀察一下醫生是否取得了醫生資格證,醫師需要取得3個證才能進行醫療美容服務項目,第一是醫師資格證,第二是職業醫師證,第三是美容主診醫師證。如果去一些未取得,不正規的生活美容機構進行醫療美容服務項目,他們的藥品的質量、保質期都不能保證質量,很可能得一些傳染性疾病,甚至危害身體健康,如果市民們在美容服務項目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咨詢市、區、縣的一些衛生執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