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周瑩 王君 顧芳) 還有10天左右,幼兒園就要開學了。昨日,筆者從海州區婦幼保健所獲悉,從該保健所今年對海州區36家幼兒園的近萬名幼兒體檢的情況看,我市兒童超重、齲齒、視力問題相對突出,提醒家長們對孩子在體檢中發現的問題引起重視,進行改善或治療。
患有齲齒的兒童居高不下
每年海州區婦幼保健所都會對幼兒進行體檢,今年體檢的項目包括身高、體重、口腔黏膜、牙齒、齲齒檢查等,檢查發現有828名孩子患有齲齒。特別是一些經濟條件較好家庭的孩子,齲齒發生率也比較高。
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告訴筆者,這和很多家長不注意孩子的口腔保健有關系。一部分家長認為反正乳牙要換的,不太在意齲齒,但其實齲齒危害很大,不但影響咀嚼,磨牙齲齒還容易引發牙周病,對恒牙造成破壞。此外,齲齒洞有細菌寄生造成炎癥,細菌還會隨著血液循環,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建議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把奶瓶斷掉,如果奶瓶喂養時間很長的話很容易形成齲齒。
“很多家長都有些認識誤區,認為孩子長齲齒同經常吃糖有關。其實,齲齒產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經常吃硬的食物、缺少維生素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按照規定,孩子3歲左右就要開始刷牙,早晚都要刷。”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說,一開始沒有辦法給孩子刷牙時,可以用指套給孩子擦一擦;待孩子牙齒長齊之后,建議家長耐心教孩子刷牙,形成一種習慣。如果已經形成齲齒,家長也不能聽之任之,要帶孩子到口腔科進行正規檢查和治療。另外,兒童在飲食上因過多食用精細食物,導致咀嚼不夠,出現了頜骨發育遲緩、乳牙滯留等問題,也是導致兒童齲齒患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長平時提供給孩子們的食物攝取范圍盡可能廣泛,除了精細食物,要多吃粗糧。
視力不佳的孩子逐漸增加
隨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孩子們被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吸引,加之許多家長貪圖省事,采取“電子育兒”的方式,長此以往,孩子的視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在一部分孩子的體檢結果中也得到了印證。據了解,在今年對幼兒的體檢中,有534個孩子出現視力不良問題,其中,視力異常或有近視傾向的小朋友增多。
“3至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課業壓力小,出現視力問題,主要和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有關。”海州區婦保健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擾民”,選擇讓孩子玩手機或平板電腦來保持安靜,兒童視力發育還未完全,過早、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對發育中的孩子視力損害比較大。
在新生幼兒體檢現場,筆者看到一個孩子體檢結果是眼睛出現疑似弱視的情況。醫生叮囑家長趕快到醫院查看是否是弱視。海州區婦幼保健所醫生介紹,每年體檢都能接到一批新發現的散光患兒,幼兒園新生居多。她建議,6歲前孩子的眼球發育不成熟,不提倡過早地讓孩子接觸電子類產品,要少看電視,多做戶外運動,一般看電視不超過半個小時,多吃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DHA的食物。
小胖墩逐漸增加
貧血孩子也不少
今年,我市對海州區幼兒新生兒進行體檢,其中小胖墩比重不少,超過1%。體檢結果顯示,大約有133個達到肥胖指標兒童,差不多每100個孩子中間,就有1個體重超標。海州區婦幼保健所專家表示,偏食、食用高熱量食品等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是兒童肥胖的原因之一。家長需要平衡孩子膳食,多帶孩子進行足量運動。
然而在肥胖孩子增多的同時,貧血孩子比例也在增加。“鐵缺乏及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常見的營養性疾病,主要是因為營養攝入不勻衡引起的。”婦幼保健所醫生說,雖然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不錯,孩子想吃什么家長一般都能滿足,但在飲食結構的合理安排上,很多家長還存在誤區,無法滿足孩子的生長發育需求。
醫生建議,3歲以內的嬰幼兒,每天攝入的配方奶量應保證在500毫升以上,才能保證日常所需的鐵攝入量;3至6歲的孩子,每天攝入的配方奶量不少于400毫升。家長每周要給孩子吃適量動物內臟或瘦肉,如豬肝、豬肉或牛肉;植物類如黑木耳、紫菜、菠菜等,都是含鐵較高的。還可以將牛奶換成相應年齡段的強化鐵奶粉。此外,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健康體檢,尤其是2周歲以后,每年至少要做一個血常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