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 (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王飛)日前,中央文明辦在湖南省湘潭市舉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xiàn)場交流活動,并發(fā)布9月“中國好人榜”。102位充滿時代感、飽含正能量的身邊好人光榮上榜,我市王維喜入選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榜”。
2010年,王維喜遵從母親遺囑,用母親留下的零花錢和喪禮金建立了“敬老基金”。從此,每年重陽節(jié),村里90歲老人都收到“敬老紅包”。老伴腦梗手術(shù)急需現(xiàn)金時,他沒動用基金一分錢。憑著這份執(zhí)著與堅持,全村共有12位村民給“敬老基金”捐款,全村孝老愛親蔚然成風(fēng)。
母親去世捐出零花錢和禮金
今年62歲的王維喜,家住灌云縣龍苴鎮(zhèn)葛莊村。一生務(wù)農(nóng)的他膚色黝黑。回憶起母親生前的事情,他轉(zhuǎn)眼就紅了眼眶。“在我們這個家族里面,尊老愛幼是一個傳統(tǒng),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記得小時候,母親摟著我們幾個孩子,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長大以后千萬不能忘記窮人,要尊老愛幼。”
2010年,王維喜的母親去世了。他遵從母親遺囑,用母親留下的零花錢和喪禮金建立了“敬老基金”,委托給葛莊村,錢款全部投入村里的養(yǎng)老事業(yè)。
去年,王維喜的大哥因病離世,在為大哥治病欠外債的情況下,王維喜和侄兒、侄女秉承逝者的遺愿,把大哥喪禮金2萬元捐給“敬老基金”,繼續(xù)孝敬村里老人。今年王維喜老伴腦梗手術(shù)急需現(xiàn)金時,他沒動用基金一分錢。
越來越多的村民捐款做善事
在王維喜的影響下,全村孝老愛親蔚然成風(fēng)。在葛莊村老年活動室的墻壁上,為村里捐錢的村民名字寫滿了一張大紅紙。從上面可以看到,從2014年到現(xiàn)在,一共有12位村民給村里捐款,從300元到5000元不等。王維喜說:“現(xiàn)在,‘基金’的結(jié)余還有20614元,錢是夠用的,以后還要往里投;未來,我們還將為村里老人做更多事情。”
“王家敬老孝親的好家風(fēng),帶出了我們?nèi)寰蠢闲⒂H的好民風(fēng),在葛莊村敬老孝親的家庭很多,從王家傳出來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村民葛高干深有感觸地說。
孝老愛親接力棒要傳遞下去
四季輪回,日月如梭。年逾花甲的王維喜在自家的果園里辛勤勞作,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和喜悅,歲月也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跡。曾經(jīng)的付出得到了兒女們的回報,自己上輩的孝順也深深地影響著后輩。“我們對老輩孝順,兒女們對我們也孝順,兒子、媳婦和孫子、孫女對我們都好,一家子生活得和和氣氣。”王維喜言語間充滿著欣喜。“現(xiàn)在老大哥不在了,他的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這根孝老愛親的接力棒我要繼續(xù)傳下去,不辜負(fù)老母親和老大哥的期望。”王維喜的話語鏗鏘有力。
記者手記———
尊老敬老愛老 需要身體力行
王維喜的舉動,讓人動容、溫暖,這因為王家有一個敬老孝親的傳統(tǒng)家風(fēng)。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為了讓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不僅需要政府完善制度,社會發(fā)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更需要每個家庭、每個成員的身體力行。
只有將“敬老”二字深深地滲透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腦海里,人人都尊老敬老愛老,形成一個個尊老敬老愛老的家風(fēng),才能推動整個社會形成尊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fēng)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