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楊銳冰)電信詐騙屢禁不止,為此央行出臺新規,明確自今年12月1日起,銀行全面提供轉賬受理24小時內可撤銷和延遲到賬服務。也就是說,在發卡行受理后24小時內,個人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記者從我市多家銀行獲悉,這一防范電信詐騙的新措施,在執行第一天就發揮了作用,多起電信詐騙被成功堵截。然而,這一新規也是一把“雙刃劍”,被不法分子利用,新型詐騙手法隨之而出,廣大市民要提高警惕。
電信詐騙 銀行將擔責
對于不少市民來說,一旦遭遇電信詐騙,最希望銀行能夠有效阻截這筆資金,能夠在款項匯入犯罪分子賬戶前及時追回。這在之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并進行調查,也需要2到3天的多重審批時間。此外,由于金融機構沒有緊急止付機制,因此很多電信詐騙案件無法及時阻攔資金流,導致客戶白白遭受損失。
為此,依據央行新規,我市支付機構和銀行陸續完成單位核心系統的開發和改造工作,全部接入“風險平臺”系統。通過這一風險平臺,確保各級銀行和支付機構指派專人,配合公安等機關提供賬戶信息和交易流水查詢,并能在接到平臺反饋后,及時止付、凍結和扣劃。
人行連云港市中心支行相關人士指出,新規建立了責任追究機制,明確了人行分支機構、銀行和支付機構的職責所在。這意味著一旦發生電信網絡新型違法案件,將會倒查銀行、支付機構的責任落實情況。一旦發現有違反相關制度的,將對其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人行將依據銀行方相關規定,暫停其1個月至6個月的新賬戶開立和支付業務辦理,真正罰到銀行痛處,讓銀行時刻審慎防范電信詐騙。
新詐騙手法 市民要警惕
根據銀行新規,在ATM機上轉賬時,除同行同戶名的卡,其他均在24小時后才能到賬,且24小時內可撤銷轉賬。新規才實施沒多久,就有不法分子以“先轉賬、再取現”騙取受害者信任,在拿到現金后,便會前往柜臺撤銷轉賬。
對此,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除向本人同行賬戶轉賬外,ATM機轉賬24小時后到賬。打印出來的憑證只是作為銀行受理依據,不能作為資金到賬依據,具體到賬時間與到賬事實一定要以查收余額為準。
對于企業或個體工商業者而言,如果有必要,可以要求客戶通過銀行柜臺或電子銀行轉賬。
此外,新規實施后,柜臺和電子渠道將提供實時到賬、普通到賬、次日到賬等多種轉賬方式。如果轉給陌生人可選擇次日到賬,這樣后悔了可在24小時內申請撤銷。
年關將至 謹防電信詐騙
臨近年底,電信詐騙分子又開始猖獗起來。銀行業內人士歸納總結了兩種常見的新型電信詐騙方式,一是假托銀行卡取現額度受限,在ATM機尋找“獵物”,通過ATM轉賬給對方,讓對方取現金給他,甚至可以少給一些作為辛苦費。之后,詐騙分子會去銀行申請轉賬撤銷。
另外一種是通過ATM轉賬付貨款,通過拍照給對方看轉賬憑條,催對方發貨或者提供服務。一旦對方發了貨,詐騙分子會撤銷轉賬,對方的損失就發生了。
“ATM轉賬24小時到賬”雖然有效止損大部分電信詐騙,但也給不法分子鉆了空子。銀行業內人士提醒,千萬不要輕信ATM轉賬憑條等,一定要確認款項到賬后,再進行后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