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管三松 王華 孫蓀)昨日,在灌南縣城50多公里外的堆溝港鎮七隊村,村民邊東成非常高興,因為他家終于喝上了由田樓水廠送來的潔凈自來水。經過努力,該縣80多萬城鄉居民全部喝上了自來水,實現了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灌南屬經濟欠發達縣,可為了從根本上改善居民飲水條件,該縣不惜投資12億余元,用于改造大型水廠、建設供水管網,回購并關停214個不規范小水廠。
灌南地處沂、沭、泗水系最下游,地下水位高且水質差。多年來,除縣城新安鎮外,其余10個鄉鎮幾乎均由小水廠供水,全縣各村鎮小水廠多達214個。這些小水廠基本是開采地下水,為了節約成本,部分小水廠甚至對地下水不做處理就直接輸送出去,這嚴重損害了百姓身體健康。而長期超采地下水也讓該縣局地形成了近4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被省政府明確為地下水禁采區。改水迫在眉睫,但該縣有限的財力又讓改水成了難題。
2014年,該縣果斷啟動城鄉區域供水工程。該工程以“民生安全飲水”為目標,統籌規劃實施碩項湖水廠改造、田樓水廠擴容、區域供水主管道及環狀支管道鋪設等五大工程,加之此前實施的碩項湖備用水源工程,前后花費超過12億元。
灌南縣呈東西狹長的帶狀,東西直線距離達71公里,其區域供水主管道總里程達176公里,是連接兩大水廠至11個鄉鎮及工業園區供水的大動脈。“管網鋪設兩次穿越灌河,一次穿越鹽河,其中一處跨度長達1200米。”灌南縣水務集團董事長梁順新說,“這里海淤深厚,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非常大。”歷經3年苦戰,施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今年10月打通全部供水主管道。碩項湖水廠和田樓水廠也于此前完成改造或擴容,兩大水廠一東一西遙相呼應,最大日處理能力達32萬噸,可滿足該縣所有鄉鎮居民用水需求。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小水廠是如何處置的呢?灌南縣副縣長張友明介紹:“面對214個小水廠,縣里按照科學評估、整鎮推進的原則,實現了所有小水廠的回購和關停。”據了解,兩大水廠還配備了預處理、常規處理和先進的深度處理系統,確保水質穩定。該縣還集中對原小水廠總計282公里的環狀支管網進行了優化,潔凈的自來水由此順暢地流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