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武娜 蘇欣
4日下午3點鐘左右,一名10歲男孩隨著母親來到北固山附近的一處水庫,沒想到男孩不小心滑進水里。他的母親見狀立即跳進水里,準備打撈孩子,結果自己也跌進水里。正在危急時刻,水庫邊一名40多歲男子聽到呼救聲連忙跑過來下水救人。最終,孩子成功被救,而男孩的母親被救上岸后,已無生命體征。
水庫邊洗衣服母子掉進水庫
4日下午5點鐘左右,市急救中心接到求救電話稱,在墟溝北固山附近一水庫,有人溺水,生命有危險。急救醫生立即趕往現場,發現一名男孩正在岸邊,邊上斜坡處平躺著一名女子,消防人員正在給女子做心肺復蘇。
據現場一名知情人介紹,當時這名女子帶著孩子去水庫洗衣服,孩子在水邊上玩,結果腳下一滑,落進水里,女子一看連忙跳進水里準備救孩子。水邊有人看見后,立即大喊“救命”。此時在水庫西南角,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聽見呼救聲后,連忙跑了過來,立即跳下水,將孩子撈了上來。
隨后,男孩的母親也被救上岸。但她沒那么幸運,被救上岸后,她的口中有雜物,臉色已青紫。時間就是生命,來不及多想,市消防支隊墟溝中隊戰斗班班長茍強立即上前,顧不上臟,用手將這位母親口中的雜物摳出,隨后立即對她進行心肺復蘇。一分鐘、兩分鐘……直到急救醫生趕到,茍強一直堅持對這位母親做心肺復蘇,希望出現奇跡。
然而,經急救醫生經檢查發現,這位母親已無生命體征。
昨天上午,記者聯系上了這名救人的男子。這名男子介紹,自己是河北人,在連云港一家企業工作,當時他正在這個水庫的西南角和妻子在釣魚,
因自己平時常來這個水庫,所以大概了解水庫中水的深淺。當天,他聽到水庫北面有一名女子大聲叫“救命”,連忙跑過去,見到孩子和孩子母親都在水中,他沒有多想,連忙跳了進去。
“雖然我不會水,見到這情況,我沒時間考慮,能救一個人也是好的。”男子說。
當記者問及他的姓名時,該男子表示,他對此事表示沉痛,雖然自己將孩子救了上來,但他并不想透露自己的姓名。
溺水事件以未成年人居多
愛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孩子本身的自救意識和能力不足,溺水事故造成的意外傷亡時有發生。市急救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市區發生溺水急救事故39起,今年至今已發生20起,溺水事故中以未成年的孩子居多。市急救中心醫生張玉濤介紹說,從各地救助落水者的案例來看,孩子最容易溺水的地方有江河、湖泊以及身邊的池塘、水庫、有水的溝渠等。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落水者氣管內吸入大量水分阻礙呼吸,或因喉頭強烈痙攣引起呼吸道關閉,從而窒息死亡。
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學校和家庭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嚴禁學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別是小學生必須有大人的陪同并帶好救生圈。未成年人不要私自在海邊、河邊、湖邊、江邊、水庫邊、水溝邊、池塘邊玩耍、追趕,以防滑入水中,即便自己特別心愛的東西,掉入水中時也不要急著去撈,而應找大人來幫忙。
溺水自救方法不可不知
張玉濤醫生表示,一旦發生溺水首先不要慌張,不要亂擺亂動,避免使身體下沉過快。應盡量尋找并抓住一些漂浮物,如木板、樹干、泡沫塑料等,以助漂浮。二是盡量放松全身,讓身體飄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當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據了解,游泳中常會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漩渦、急浪等,這時,要沉著冷靜,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自我救護,同時,發出呼救信號。若是手指抽筋,可將手握拳,然后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為止;若是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并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要是大腿抽筋的話,可同樣采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如在施救過程中,遇到水草纏身意外,切不可踩水或手腳亂動,否則就會使肢體被纏得更難解脫,可用仰泳方式順原路慢慢退回,或平臥水面,使兩腿分開,用手解脫。如果施救過程中,覺得寒冷或疲勞,應馬上游回岸邊。如果離岸甚遠,或過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力氣,等到體力恢復后再游回岸邊。
遇人溺水應該科學施救
一旦發現有人溺水,科學施救最重要。“發現他人溺水時千萬不要貿然下水,特別是未成年人即便會游泳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確辦法是利用長繩、長棍等將溺水者拉回。”張玉濤介紹,施救者還可以投擲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泡沫、空水瓶等。
當不得不下水救人時,施救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救助技巧。施救者應從溺水者背后過去,一手從溺水者胸前穿出將其挽住后往回游,同時讓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如被溺水者緊緊抱住后身體施展不得,必須立即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