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懷詩 王從帥 何劍
“有時候你看著監測點離你只有100米,可你就是到不了,沒辦法,只能再找別的路走。”8月2日上午,筆者跟隨市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前往海州區朐陽街道網疃村進行土壤采樣,在走了一條斷頭路之后,工作人員無奈地笑道。
前不久,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我市按照環保部的統一部署,于近期啟動了2017年度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工作,于是就上演了港城環保衛士們戰高溫忙采土的一幕。在這只能用暴熱來形容的三伏天里,市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們頭頂烈日,手持GPS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土壤采樣,開展環境污染狀況調查,為的是有效管控土壤環境風險、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經過幾天的奔波,市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們坦言道,采樣過程中走幾遍冤枉路就像家常便飯。因為尋找點位靠的是經緯度,而且大部分點位都在交通不太便捷的田間林地,要想準確的找到點位,有經驗遠遠不夠。“從對面那條道繞過去吧,我感覺應該可以。”就在大家站在原地一籌莫展的時候,其中一位工作人員在洞察了附近的地理狀況之后提議道,在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我們一行人又重新上車繞到對面的大馬路上,然后下車拿上膠鞋、鐵鏟、木鏟、冷藏罐等基本的采樣工具,頂著34℃的驕陽,跟著GPS定位儀的指示方向一頭扎進了草叢中。隨著與點位的距離越來越近,大家也越來越緊張,因為不知道這次能不能順利的到達點位。
就在GPS顯示距離點位還有50米的時候,走在前頭的兩位工作人員突然回過頭來說過不去了,前面橫亙著一條大水溝。筆者走進一看,大概有1米寬的水溝里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蘆葦。此刻大家都很糾結要不要嘗試著趟過水溝去到對面,畢竟離點位只有50米的距離,可是又擔心這50米會不會再出點意外,萬一費盡心思過了眼前的這條水溝卻又困在了剩下的路程里,豈不是白費力氣。在一番討論之后,一行人決定讓兩名工作人員穿著僅有的兩雙膠鞋趟水而過前往點位采樣,其他人留在原地等候。34℃的高溫天里,光是站在露天都大汗淋漓,更何況那兩位趟水過草叢找點位的工作人員,他們也都是年紀輕輕的小姑娘跟小伙子。為了摸清土壤環境狀況,保護我市土壤環境安全,他們甘愿奮戰在一線。
大概過了有半小時,終于從水溝對面的蘆葦蕩里隱約看到了他們歸來的身影,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其中一位體形較壯的小伙子回來時褲子已經濕到了大腿,被驕陽蒸的通紅的臉上汗如雨下。“這個點位的土樣終于采到了。”他開心的向大家訴說,早已忘了身體的疲憊。
在給采好的土樣貼好標簽之后,他們又馬不停蹄的前往下一個點。在幾經周折穿過一片玉米地到達第二個點位之后,工作人員用鐵鏟挖了5個20多厘米深的坑,然后采土混合成土壤樣本。在收集土壤的過程中,筆者看到工作人員總是先甩甩手再把土壤裝袋,原來是怕手上滴下來的汗珠滾落到土樣里。第二個點位的土樣采集完畢已經到了中午,當天還剩3個點位等著他們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