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黎一 通訊員張開虎 英孟 羅燕) 當兩根針頭扎進靜脈,一股鮮血頓時通過軟管進入干細胞分離機,然后輸回體內。昨日16時,經過近8個小時的采集后,港城志愿者陳海鑫成功捐獻20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9月5日上午,來自我市東海的90后小伙劉月亮也成功捐獻20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生命火種”當即被送往河南,去拯救一名42歲的女性白血病患者。
劉月亮出生在東海縣曲陽鄉興西村,是一名90后的農村小伙子。2016年5月的一天,他在購物途中,發現一輛獻血車,便毫不猶豫走進了獻血車,獻完400毫升血液后,醫護人員問他,愿不愿意采樣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我問護士,那是干啥的?護士說,能救人。我說我同意!”至此,劉月亮便在無償鮮血時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今年6月的一天,劉月亮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生命垂危的白血病女性患者初配成功,需要進一步高配。“能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我愿意進行高配。”當接到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后,劉月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怕家人擔心,高配期間,劉月亮一直瞞著父母,直到確定高配成功后,劉月亮才把這件事告訴家人,并說服父母。
志愿者陳海鑫在連云區打工,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早年他父母過世,他的妻子沒有勞動能力,他不得不獨自一人承擔起養家的重任,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5年前,在一次義務獻血時,陳海鑫成為光榮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今年5月初,連云區紅十字會接到省紅十字會的通知,稱在該區工作的志愿者陳海鑫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得知這個消息后,陳海鑫非常激動。
8月31日和9月1日,劉月亮和陳海鑫分別在縣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親屬的陪同下,赴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血液科。為能圓滿完成此次捐獻,在了解到捐獻前不能熬夜、要把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時,生活在工地的陳海鑫盡自己所能補充營養。劉月亮也不斷加強身體鍛煉,主動戒掉煙酒。捐獻時,他強忍注射動員劑期間帶來的身體不適反應。“能讓別人延續生命,是一件引以為豪的事情。我希望我的造血干細胞能早點輸入到受捐者的體內,也衷心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躺在病床上劉月亮不時活動兩手,保障采集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