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周瑩 通訊員連發)昨日,筆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將根據優化提升、重點拓展、適度發展、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5類區域對縣區實施差異化考核。
去年,我市出臺了連云港市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其中優化提升區域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8%,以城鎮空間為主。該區域的重點任務是以盤活和調整存量建設用地為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現代化,提高經濟開發密度與產出效率。重點拓展區域總面積186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4.5%,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分別占36%、58%和7%。其主要任務為依托港口資源和園區發展基礎,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引導重大制造業項目布局,壯大經濟規模。適度發展區域總面積1277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6.8%,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分別占14%、78%和8%。其主要任務是適度控制用地增長,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減輕產業發展的環境負荷。在穩定農業空間基礎上,適度增加并集中布局建設空間。限制開發區域面積3900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51.2%,農業、生態空間分別占87%和13%。其重點任務是重點發展特色優勢農業,鼓勵發展生態旅游、商貿等服務經濟。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空間、新建各類開發區和擴大現有工業集中區的面積,大力推進工業集中區的優化整合。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功能區不同,我市將建立健全綠色發展政策體系、綠色發展考核體系,形成以經濟發展、資源能源消耗、低碳消費、生態效益等指標為支撐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針對各縣區及功能板塊分別制定考核評價標準,采取差別化考核舉措。針對優化提升、重點拓展、適度發展、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5類區域,加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情況的跟蹤評估,及時開展統計監測和分析研究工作,并將考核評價結果運用到干部考核體系中。
那么實施差異化考核后,生態涵養區域的財政維系怎么辦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市級層面設立財政補償基金,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加快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辦法,逐步增加對生態紅線區和禁止、限制開發區域生態保護及生態環境修復的轉移支付,提高生態補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