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徐譽寧 徐帆 周芷妤
當深秋的微風緩緩吹入院前社區開發小區里,盤旋了一圈又吹回大街上的時候,總能隨風帶出一陣陣開心的歌唱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雄鷹展翅飛……”這些歌聲的源頭,正是開發小區16號樓門前的一家小賣部,坐在屋內的夏邵花老人,每當心情舒暢之時,就會來找“老妹妹”劉沛萍拉家常、唱唱歌。
唱歌的老人夏邵花,今年69歲,從她整日樂呵呵的外表看,誰也想不到她竟是一位孤寡老人。9年來,在鄰居劉沛萍的悉心照顧下,夏邵花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這對老姐妹也從此結下了勝似親人的姐妹情緣。
主動相助 9年如一日照顧鄰居
今年62歲的劉沛萍,原先住在院前社區開發小區16號樓,與丈夫在小區里經營一家小賣部,大她7歲的夏紹花則是劉沛萍的鄰居,兩家僅隔一個單元樓。
剛開始,兩人只是相識但并不熟悉。2008年,夏紹花的老伴去世,因為一輩子沒有生育,無兒無女,夏紹花老人只能獨自生活。由于沒有退休金,身體狀況也不好,她的日子過得比較艱難。加之丈夫剛去世,夏紹花的心情特別低落,總是悶在屋子里不出門,吃飯也不按時,整個人看上去十分消瘦。
熱心的劉沛萍從鄰居的閑談中,了解到夏邵花的情況后,再也坐不住了,她決定盡自己所能,為這個經常見面的老鄰居做些什么。從那以后,劉沛萍只要看見夏紹花出門路過她的小賣部,總是熱情地邀請夏紹花進屋聊天喝茶,并留夏紹花一起吃飯。當她知道夏紹花老人最愛吃豬肉芹菜餡的餃子后,更是隔幾天就包給她吃,日子久了,兩人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2015年冬天,夏紹花老人的哮喘病發作,因為沒錢看病,只能躺在床上,沒法出門。接連兩天沒看見夏紹花老人,劉沛萍有些不放心,她主動上門看望這個老姐姐,當看見夏紹花老人的那一刻,劉沛萍既心疼又自責。“看見她的時候,她的臉都腫了,還不愿意上醫院。我應該早點去看望她。”劉沛萍說,那天在她和老伴的幫助下,夏紹花被送進了醫院,住院的一周內,劉沛萍每天都給夏紹花送飯,晚上過去陪夜,精心地照顧她。就連夏紹花老人的醫藥費也是她和老伴墊付的。“當年要是沒有劉妹,我早就不在了。多虧了劉妹。”說起這些,夏紹花老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從那以后,在劉沛萍一再要求下,夏邵花把家里的鑰匙配了一把給她,只要一天不見夏邵花,劉沛萍就會去她家中查看,確認夏紹花沒事才放心。
細心照料 如親人一樣溫暖
9年來,劉沛萍始終堅持照顧夏紹花老人,為夏紹花老人打掃衛生、洗衣服、洗被褥、還經常為夏紹花老人做飯,給她送去毛巾、洗發水等日用品。由于哮喘病人冬天不能受寒,于是每年冬天,她都為夏紹花老人生爐子取暖,還為夏紹花老人送去電褥子。這些年,在她細心地照顧下,夏紹花老人的哮喘病再也沒有發作過,身體也越來越好。“想吃什么告訴我,我給你做。”這是劉沛萍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了能讓老人飲食營養均衡,劉沛萍經常為老人送去好吃的水果、肉和蔬菜。逢年過節,劉沛萍都會給把夏紹花接回家一起過節,甚至去閨女家過年,也要把夏紹花一起帶上。“如今我和夏姐就像親姐妹,誰也離不開誰。”劉沛萍說,近十年的相處,她和她的家人早已把夏紹花當成親人一樣,有什么好事,都會想著夏紹花老人。
每當有人提起劉沛萍的時候,夏紹花都會感動得老淚縱橫:“這個妹妹心好,照顧了我這么多年,從來不嫌麻煩。雖然我沒有子女,但是我覺得她就是我的親人。”這些年來,劉沛萍的行為也慢慢地感動了周邊的鄰居。不時地,會有鄰居給夏紹花送飯或送幾件衣服,上門和夏紹花聊聊天,讓她感受關懷和溫暖。有人曾經問劉沛萍,這樣不計回報地幫助夏紹花究竟是為什么,她總是說:“幫助別人,也讓我自己體會到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
懂得感恩 用愛回報恩人
在劉沛萍精心地照料下,如今的夏紹花老人不僅身體越來越好,而且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觀。以前一向沉默不語的她,如今每天都會到劉沛萍的小賣部和她聊天,為她唱歌,而且她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著劉沛萍。“她對我這么好,我也想為她做點什么。”夏紹花感激地說,當她知道劉沛萍喜歡喝山水時,于是她每天兩趟步行爬到山頂為劉沛萍打來山水,有時候也還會送一些給周圍的鄰居。
不僅如此,看著劉沛萍因勞累生病的時候,她更是每天跑去海邊釣魚,只為回來給劉沛萍熬魚湯補充營養。除此之外,閑暇之余夏紹花還經常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每當社區組織居民撿拾垃圾、治安巡邏時候,也總能看見夏紹花積極的身影。
如今的夏紹花老有所樂,積極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