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黎一 通訊員 李菲)隨著高鐵站等各項工程的快速推進,屬于港城人的高鐵時代也在漸行漸近,很多人也在憧憬著高鐵生活的來臨。昨日,筆者從市規劃局獲悉,我市高鐵商圈控制性詳細規劃順利通過論證。根據規劃,我市高鐵商圈東至沈圩路、南至人民路、西至臨洪西路、北至薔薇河,規劃面積約224公頃。我市將把這一片區打造為以高鐵站點為引擎、以區域聯動為依托、以活力創新為主題、以生態文化為名片的濱水型高鐵樞紐片區。
備受關注 高鐵商圈規劃出爐
連云港即將進入高鐵時代,開啟區域經濟同城化,與周邊城市實現高鐵無縫連接,助推連云港經濟提速發展。如何利用高鐵優勢,發展高鐵商業圈,推動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形象,是連云港市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因此,《連云港市高鐵商圈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備受關注。
根據剛剛通過論證的規劃設計,該規劃范圍東至沈圩路、南至人民路、西至臨洪西路、北至薔薇河,規劃面積約224公頃,規劃居住人口約3萬人。片區功能定位為生態商貿港·活力未來城——以高鐵站點為引擎、以區域聯動為依托、以活力創新為主題、以生態文化為名片的濱水型高鐵樞紐片區。
本次規劃將片區結構設計為“三軸兩點三區”,其中“三軸”分別指沿高鐵站南北廣場方向形成的核心空間軸線、沿薔薇河形成的濱河生態廊道、沿鐵路線形成的對外展示景觀帶;“兩點”指高鐵站南北兩側的站前廣場;“三區”分別指東部的創智商業服務片區、中部的站前綜合服務片區、西部的港城特色居住片區。
旨在面向青年群體 打造濱水型高鐵樞紐
筆者了解到,規劃依托緊鄰薔薇河、月牙島的天然優勢,借助高鐵站的帶動機遇,面向青年群體,以“生態、文化、創新、活力”為思路,描繪發展愿景、梳理空間脈絡、明確開發容量、協調分期建設、營造空間景觀。
在未來的建設過程中,我市將通過規劃綠地和廣場,來體現出這個片區的生態特性。據悉,這里的綠地布局將構筑“兩核、一帶、一廊”的綠地系統結構。“兩核”為高鐵站點站前南北景觀廣場;“一帶”為高鐵站點東西向的對外展示景觀帶;“一廊”為薔薇河沿線濱河生態廊道。而用地指標顯示,片區綠地與廣場用地41.38公頃,占建設用地的25.26%。其中,規劃范圍內的公園綠地面積為9.82公頃,占建設用地的5.99%。新建1處公園,位于鐵路北站房北側。廣場用地1處,位于高鐵站點南側,用地面積1.63公頃。
交通無縫銜接將成最大亮點
事實上,該片區與其他片區最大的不同就是坐擁高鐵站點,因此,如何實現順暢的交通是此次規劃的最大目標之一。而筆者了解到,交通的無縫銜接將是這個片區最大的亮點。
而規劃要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據悉,我市將構建以大運量軌道交通為支撐、以快速公交系統為延伸、以常規公交線網為主體的層次清晰、功能明確、銜接有序的公交線網模式。通過高效、便捷的換乘體系串聯多種交通方式,促進多模式公交優勢互補,提升公交吸引力與競爭力。對規劃范圍內的多種公交模式進行系統整合,同時,綜合考慮步行、自行車、小汽車等其它交通方式,形成集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無縫銜接、快速轉換的綜合換乘體系,達到多模式交通便捷轉換目的,促進交通減量和節能減排。
同時,在交通的分流方面,我市將優化連云港站核心區交通組織,充分利用交通管理手段、地上地下空間,并合理布局各類交通設施,減少各種交通方式間的相互干擾,保證核心區范圍內交通有序、安全、高效的運行。在停車引導上,制定靈活的停車分區調控策略,對不同性質用地與建筑物的機動車停車設施實行適度限制的彈性供給,鼓勵立體停車樓、地下停車庫等集約高效的建設形式,同時優化和保障自行車停車設施供給,鼓勵自行車出行,引導小汽車理性使用,優化出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