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通訊員 趙慶濤 辛華)2月2日至3日,被譽為全國最大的贛榆條斑紫菜交易市場迎來建成后第二期紫菜交易,交易中心備貨67888箱,成交率達78%。值得一提的是,紫菜與多數蔬菜交易的形式不同:首先是時間與場所不固定,其次是不按稱重進行買賣,再者就是通過投標進行買賣,獨具特色的交易模式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時間不固定,交易輪流轉
第一次交易是2018年1月9日,20多天后才進行第二次交易。按常理,交易市場應該不打烊,為啥不天天開業?
“紫菜交易跟其他蔬菜市場不一樣,不是想象中的天天營業,交易時間由省紫菜協會統一向全世界發布。”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常規來講,一年大致6期,每一期在江蘇省六大交易市場輪流交易。有的交易1天,有的交易2天,不同地區一般按照紫菜收割季節從北往南依次交易。”
據悉,江蘇省內共有連云港紫菜交易市場、贛榆紫菜交易市場、鹽城東沙紫菜交易市場、如東天一紫菜交易市場、海安南黃海紫菜交易市場和啟東紫菜交易市場六大交易市場,贛榆紫菜交易市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硬件最好的條斑紫菜交易市場。
筆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有23家采購企業進場采購,成交率比第一期明顯上浮。據了解,由于海冰、低溫等影響,紫菜質量受到影響,價格比第一期有所下降。
賣菜不用稱,紫菜按張賣
筆者看到,現場大廳擺滿了標箱,工作人員說,大約1300個。現場也沒有秤,紫菜咋賣?
“紫菜不是按重量計費而是按張計算,每張紫菜的重量為2.8克~3.2克,長21厘米,寬19厘米。”工作人員袁莉介紹:“紫菜也分等級,現場擺放有水分測量儀、稱重儀器及烤爐,方便買方深入了解每個標箱紫菜產品的質量。”
現場每個標箱都被打開并隨機抽取一袋樣品,供眾多買方抽取并通過聞、看、烤、測等形式檢驗質量,不少韓國和日本客商不時交流,并在本子上記錄。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按照以往的價格,每張紫菜大概在0.4元左右,按照每張3克計算,每500克紫菜大約67元。平常兒童愛吃的海苔、壽司等均是由條斑紫菜制作。受緯度限制,我國條斑紫菜幾乎全部出產于江蘇,而贛榆占江蘇紫菜產量的四分之一,海上養殖面積已達20萬畝,成為贛榆極具潛力的特色產業。
現場不還價,最后投標定
常見的菜市場,經常遇到討價還價,但紫菜交易市場現場異常安靜。買方全部都在專心致志地觀察紫菜樣品,不斷地記錄,簡單地輕聲交流,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
大門入口處2個紅色的投標箱格外引人注目,一個上面寫著買方,一個賣方。
工作人員袁莉介紹:“買方按照需求進行選購,對不同等級不同標號的紫菜經團隊研究后給出自己的價格,并自行保密導入自己的U盤,賣方將自己不同等級型號的產品給出自己的底價,也導入自己的U盤,到投標時間,買方賣方各自將U盤投入標箱,在交易中心監督下,現場開標。買方價格高于賣方價格成交,低于賣方價格不成交。”
“有的可能差1厘都不能成交,如果企業授權紫菜交易中心有一個協調價格的區間,如2厘內可以協調,真的出現相差1厘的情況,紫菜中心會與賣方協調,協調成功也可以成交。”贛榆區海洋與漁業局黨委委員肖福團介紹。
據悉,贛榆條斑紫菜已經走出國門,進入全世界百姓家。贛榆正在紫菜的深加工上做文章,發揮紫菜價值,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讓紫菜產業成為驅動海洋經濟發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