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月17日正值大年初二,居民區鞭炮聲逐漸稀少,但鞭炮碎屑卻早已鋪滿海州西小區樓宇間的空地上。火紅的鞭炮屑烘托出足夠的喜氣,但在社區環衛工人眼里,這些都是不該出現的垃圾。為了清理這些鞭炮屑,社區環衛工人項增芹和老伴整整花費了五六個小時。“只有掃凈了所有的鞭炮屑,咱們環衛工心里才足夠踏實。”項增芹說。
項增芹和老伴苗師傅的責任區在朝陽西路以北、大慶路小學以南。
按照民間習俗,大年初一的鞭炮屑并不能及早清掃,這樣才顯得厚實一些,環衛工人當日也放假一天。不過,次日清早,身著橙色環衛服的項增芹就和老伴出現在責任區,他們不到7時就開始清理鞭炮屑。由于鞭炮屑實現太多,整個上午,他們一直奔忙于樓宇間與垃圾箱之間,忙得不亦樂乎。
9時許,筆者來到大慶路小學南側的小游園處時,項增芹和老苗師傅正推著垃圾車傾倒鞭炮屑,火紅的一團被送入公廁旁邊的垃圾箱,隨之騰起一團略帶紅色的粉塵。“大年初一燃放的鞭炮太多了,干了兩個小時才清理了一半。”項增芹和老伴臉上沁出了汗水,但并不愿意戴口罩,“戴個口罩是干凈一點,忙起來氣不夠喘的呢。”
話還沒說完,項增芹就返回公廁前面一棟樓后面,苗師傅則向路東另一小院走去,他們開始分頭行動。面對地上厚厚的一層鞭炮屑,項增芹干得十分從容。她先把靠近墻壁一側的零星碎屑向中間歸整,繼而對中間的鞭炮屑集中清理,碎屑很快裝滿了小小垃圾車。筆者幫她把車子推至垃圾箱旁邊,濃郁的火藥氣息撲面而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聲感謝。此時,苗師傅看了老伴一眼,關切地提醒項增芹注意安全,隨即彎腰認真清掃了起來。
項增芹和老伴來自新沂農村,他們作環衛工人已有6個年頭,每年春節都是最忙的時候,這樣的工作他們已習以為常。“去年創建工作抓得緊,沒時間回老家看望90歲的老母親。”項增芹說,“忙過這陣子,一定得回趟老家。”
由于鞭炮屑實在太多,且清掃過后又有人放鞭炮,免不了又是重新清掃,否則心里就不踏實,他們當日一直忙到12時許才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