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趙芳 通訊員 朱自榮 實習生 唐婉兒)奶奶在清洗打農藥的水桶時,一時大意,沒有把放在水池邊上的菜板拿走,導致殘余農藥濺上菜板,結果6歲小孫子和2歲小孫女食用在這塊菜板上切的西瓜后,都被送進醫院重癥監護室搶救。一周以內,市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重癥監護室收治了3例藥物中毒患兒,最小年齡才1歲。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在夏收夏種季節,要加強對農藥的管理,謹防兒童意外中毒。
家住灌云縣的星星和亭亭(均為化名)是一對兄妹,哥哥星星今年6歲,妹妹亭亭才2歲。
7月13日下午,兄妹倆午睡過后起來一起玩耍,精神狀態一直非常好。因為天氣炎熱,下午五點半左右,奶奶便拿出一個西瓜切開給星星和亭亭兩個人吃。結果到了晚上,奶奶發現星星和亭亭兩個人開始出現不適,精神狀態都不如平常,哥哥星星反復說頭暈、肚子疼,緊接著妹妹亭亭嘔吐了一次。回想之前兄妹倆吃過的食物,奶奶這才反應過來可能是自己的疏忽惹了禍。
原來,目前是夏收夏種季節,家里在噴灑農藥的時候,奶奶誤將少許農藥五氟磺草胺、芐嘧磺隆,噴灑到了切西瓜的菜板上。當天下午切西瓜之前,奶奶忘記清洗菜板了,導致星星和亭亭在不知情的狀態下進食了“毒西瓜”。
“可能藥物中毒了,趕緊把孩子送醫院去吧!”奶奶趕緊喊來小兄妹倆的爸爸媽媽,說了事情的原委。
7月14日凌晨零點左右,一家人將星星和亭亭送到了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兒內科,因為恐懼,小兄妹倆哭鬧不止。
急診醫生徐蓮初步診斷兩個孩子藥物中毒后,立即電話聯系兒內一病區重癥監護室,簡要敘述病情,通知準備床位及應急搶救物品。夜班護士李凡凡一邊準備搶救物品,一邊電話通知夜班醫生李曉娜。
兩名患兒到達病區后,李曉娜立即為他們做詳細的體格檢查:神志、瞳孔、生命體征以及神經系統檢查。考慮到患兒已經出現藥物中毒的癥狀,而目前還沒有這兩種農藥的特效解毒劑,李曉娜建議給予患兒洗胃、補液以及利尿等對癥治療。李凡凡一邊耐心地安撫因恐懼而哭鬧不止的患兒,一邊嫻熟地為患兒進行心電監護和氧氣吸入,開放靜脈通路以及抽血化驗等應急處理措施。
目前,兩名患兒病情雖已平穩,但考慮到藥物中毒癥狀、持續時間以及是否有反跳情況,兩名患兒仍需在PICU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
記者通過查詢了解到,星星奶奶使用的兩種農藥都是除草劑,其中芐嘧磺隆對眼睛、皮膚和黏膜有刺激作用,沒有專門的解毒藥,如果攝入需要進行催吐。
“一周以內,我們兒內科重癥監護室已收治3例藥物中毒的患兒,最小年齡才1歲,均為誤食導致的。經過及時救治,3名患兒暫未出現明顯并發癥。”市兒童醫院重癥監護室主任駱培良介紹,藥物中毒如果發現治療不及時,甚至會造成死亡等悲劇。
駱培良提醒廣大家長,夏播秋收時節,是使用農藥的高峰期,又正值學生們暑假之際,1歲到10歲的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好奇心強且活潑好動,常出現誤食誤碰的現象,近年來每年醫院都會接診一些農藥中毒患兒。
“家長應加強對農藥的管理和學齡前兒童的監護,如出現誤服,甚至出現中毒癥狀:嘔吐、腹痛、頭暈、乏力、嗜睡、多汗等,應立即催吐,并盡快送往醫院救治。”駱培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