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王懷詩)昨日下午,第二屆中國(連云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項目路演及商務洽談在花果山大酒店舉辦,來自海內外的醫藥研究專家、醫藥企業、醫藥院校、投融資機構代表和我市有關縣區、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活動?;顒蝇F場,醫藥研究專家們展示了30多個醫藥技術創新成果,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醫藥創新盛宴。與會企業還就商務合作開展了詳細的洽談,通過加強項目對接,促進互利共贏。
在當天項目路演現場,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張玉彬首先帶來了《鹽酸去亞甲基小檗堿治療炎癥性腸病》項目。張玉彬介紹,目前炎癥性腸病困擾著全球約500萬患者。所謂炎癥性腸病,是以結腸黏膜層和黏膜下層持續性炎癥為特征的一組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作為一種慢性病,炎癥性腸病相當難治愈,被WHO列為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而且這種病極易轉化為腸癌。“當前,炎癥性腸病在中國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為了從根本上治療這種疾病,我們研發了鹽酸去亞甲基小檗堿(DMB),DMB制作工藝簡單、環保、成本低,用DMB治療炎癥性腸病毒性低而且成藥性高,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張玉彬介紹。
對于50歲以上的男性來說,罹患前列腺疾病的風險較大。悉尼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博士、研究員郁正宇則帶來了一項關于前列腺癌癥檢測的創新技術。“前列腺癌不同于一般的癌癥,早期發現可以切除,治愈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說,檢測這個環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目前檢測主要靠PSA驗血技術和活體切片技術相結合,準確率比較低,只有40%,而且檢測一次費用也比較昂貴,大概需要3000美元。而我們的這項技術只需要采用PSA驗血技術,不需要進行活體切片,這就免去了疑似患者需要經受的身體上的痛苦,而且檢測一次只需400美元,準確率可以達到85%。”郁正宇介紹。
“這次來到連云港參加國際醫藥技術大會感到特別高興,尤其是上午聽了恒瑞、康緣、天晴等企業的成果發布,知道近期他們都有創新藥獲批或者上市,真的很激動。創新藥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對我們搞醫藥創新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江蘇大學教授、博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劉晗青說。在項目路演環節,她與大家分享了《基于多種展示技術的抗體及藥用多肽的篩選和優化》項目。“我們的創新性在于多肽庫比較大,用3種展示技術來篩選多肽和抗體的話,周期短而且成功率比較高。目前已經跟連云港當地的部分企業進行了討論,后續將會進一步接觸。”劉晗青說。
路演現場,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們還就《基于紅外上轉換納米材料體外診斷試劑盒》、《特色脊柱調理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呼吸機》、《用于治療晚期肝癌的多靶點藥物》等醫藥科技創新成果進行了精彩展示。
而在路演會場隔壁的商務洽談區,前來洽談合作的企業代表也是絡繹不絕。“我們是韓國的一家新醫藥技術轉移機構,正在與天晴藥業就技術層面的合作進行洽談。”該機構負責人說,天晴藥業作為一家集科研、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創新型醫藥企業,在醫藥行業內名聲很響,他們很期待能與天晴開展深入合作。
創新是醫藥產業永恒的主題和不竭的動力。來自海內外的醫藥研究專家們和企業代表們在此次大會的路演及洽談環節充分展示技術、分享成果、共商合作,盡情地碰撞思想、交流學術、暢想未來,在尋求共贏的同時推動醫藥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