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記 者 李國瑞 通訊員 王 飛)近日,“中國好人榜”9月候選人點贊評議開始,我市張廣娣經(jīng)營著自家的小賣部,多年來經(jīng)常會以優(yōu)惠價格,甚至免費向農(nóng)民工或者困難群眾提供物品,小賣部被當成“愛心驛站”,她也因此候選9月助人為樂“中國好人榜”。
今年54歲的張廣娣,自認是個“心軟”的人,見不得別人受苦遭罪,只要別人有困難,她一定會伸出援手。
她開的小賣部,周圍人流量較大,也就成了她“觀察”世情的理想窗口。譬如她看到有建筑施工隊在夏天頂著烈日干活,她就會以優(yōu)惠價格將物品賣給這些農(nóng)民工們,甚至有時會免費贈送。所以,她的小賣部也經(jīng)常會被別人當成“愛心驛站”。
不過,最為周圍鄉(xiāng)民所津津樂道的,是她“收留陌生人”的愛心之舉。2005年的一天,張廣娣正在小賣部忙著的時候,忽然,一個灰頭土臉、衣衫襤褸的少年走進了她的小店。她原本并未太過留意,以為就是個普通消費者。誰料,這孩子如入無人之境,在食品柜上挑挑揀揀,拿起一包食物就拆包吞食。這時,張廣娣才發(fā)現(xiàn),這個少年存在智力問題。
當時她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孩子寄宿在學校,張廣娣看到這孩子可憐,便將他領(lǐng)進家門,給他換洗衣服,還將自家孩子睡的床鋪給他睡。可因為智力缺陷,孩子的行為難免怪異,有時會偷拿柜臺上的食物,有時又會莫名發(fā)脾氣,甚至好幾次又失蹤不見。
不過沒多久,這個孩子又會回到她的小賣鋪———他儼然把這里當成了一個固定的住所。張廣娣絲毫沒有厭煩,而是更加悉心呵護這個苦命孩子。就這樣,大約一年時間,一個在朝陽做建材施工的東海縣農(nóng)民工感覺這小孩臉熟,覺得“這像我們村子的孩子”。果然,沒過幾天,一對夫妻便來到她的家中。“我們?yōu)榱苏液⒆樱本⑸虾!⒛暇芰艘槐椋业锥继涂樟恕]想到,孩子竟然流浪到朝陽了。”
這對夫妻的感激之言,令張廣娣五味雜陳,更為他們的團聚而感到開心。此后,為了表示感恩,這對夫妻逢年過節(jié)都會給她送來節(jié)禮,而這一“回報”持續(xù)了十幾年。
“誰都有不容易的時候,互幫互助,生活才會充滿人情味。”多年來,張廣娣堅守著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讓她的小店成為眾所周知的“愛心驛站”,也讓她的人生有了助人為樂的霞光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