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晨晨 通訊員 王婧)最近,為全市市民眾盼所歸的事情,莫過于“國寶——圓明園獸首連云港特展”的到來了。該展將于9月10日至21日在花果山國際大酒店展出;隨著日期的臨近,大家對著四件獸首的“下落”也很感興趣——9月9日上午,這四件從北京遠道而來的“國寶”,終于揭開其神秘面紗,記者從市博物館到花果山大酒店,全程跟蹤與探班,第一時間記錄下它們到港的“廬山真面目”。
本次來連展出的四件獸首——牛首、虎首、猴首及豬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的報時噴泉噴頭,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的地支順序排列,每隔一小時,相應獸首會噴水報時,正午時分則十二獸首同時噴水,俗稱“水力鐘”。因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而流失海外,凝聚了中華民族百年恥辱與血淚。經過一番努力,這四件獸首重回祖國懷抱,保管在保利藝術博物館。
原本,這四只獸首一開始是端放在四只大木箱中,早上9點鐘,由專業人員押運到花果山大酒店;之后,安放在布展現場。木箱打開后,內里是四只銀色金屬保險箱。早10點30分左右,專業人員在按照程序小心翼翼拆卸掉外層固定螺絲之后,打開,這四只“獸首”終于面世。只見這四只獸首各個歷盡滄桑;在聚光燈的照射下,表面迸發出耀眼光澤,尤其它們的眼睛晶瑩剔透,十分傳神。
實際上,圓明園建造時候,正值乾隆盛世,清王朝國力強盛,工藝水平處于巔峰,這在這四件圓明園國寶上表現得尤為充分。首先,它們所用的銅為專門為宮廷所煉制的合金銅,內含諸多貴重金屬,與北京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顏色深沉,內蘊精光,歷經風雨而不銹蝕,堪稱一絕。其次,他們是由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工匠們精心制作的,鑄工精整,像動物絨毛等細微之處皆一鑿一鑿鍛打而成,清晰逼真,不見一絲馬虎,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
而當工作人員將它們一一擺放在展示臺之后,四只獸首的“氣場”就完全表現了出來。筆者有幸近距離凝視,領略了諸多歷史教材上不曾領略到的細節——牛首銅像,活脫脫一個西班牙斗牛模樣,兩眼圓瞪,雙角彎曲向前,威風凜凜,而中國傳統的水牛和黃牛的造型皆牛角向上或向后,從未見到過雙角向前的實例,也更多是性情溫馴、吃苦耐勞的模樣;虎首銅像更與中國傳統的虎的造型大相徑庭,如果不是額頭上的“王”字,許多人都會誤以為是一頭獅子的形象。只有在中國才將老虎尊為百獸之王,因此這件虎首銅像中西合璧的意義更為典型;猴首銅像則是一個“美猴王”的形象,中國味要濃得多;豬首銅像造型與中國傳統的豬的造型差別較大,尖嘴長吻,獠牙外凸,頗似野豬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貼的大耳,又有濃郁的中國傳統審美趣味,融合了東西方造型的藝術特點。
據悉,獸首-圓明園國寶先后在香港、北京、成都、武漢、廣州、西安等城市展出,社會反響熱烈,曾創下單日參觀觀眾超過5萬人的歷史紀錄。
廣大市民可不要錯過這次與國寶近距離接觸的寶貴機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