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某個APP并不好用下載量卻很大,某個“億萬次”播放量的熱門視頻其實并不好看,某些不知名“帶貨網紅”卻有超高人氣……其實,在好看的數字背后,隱藏著“刷量”“養號”這樣的“黑灰”產業鏈,其中非法出租服務器平臺和網絡接入就是這鏈條中的重要環節。近日,我市警方在“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查處一個涉此類“黑灰產業”的網絡科技公司,關停服務器600余臺,查封寬帶線路200余條,并對租賃寬帶從事網絡“黑灰產”的兩條線索立案偵查。
今年10月,市公安局網安部門在網上巡查時發現東海縣某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運行數據異常。東海警方網安部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的二樓存放大量電腦主機。經了解,該公司租賃廠房辦理了200條寬帶線路,自行搭建服務器架設主機,并通過多個電商平臺開展服務器遠程租賃業務。檢查中,民警還發現該公司在提供互聯網服務時,未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未采取監測、記錄網絡運行狀態的技術措施,并向部分未提供真實身份的用戶提供網絡服務。
網安部門依據《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對該公司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整改,關停服務器600余臺,查封寬帶線路200余條,對發現的租賃寬帶從事惡意刷單等行為的兩條線索開展下步偵查。目前,該公司電腦主機等網絡設備已被全部拆除。
“虛假流量的危害比數據失實更深遠。”辦案民警告訴記者,近年來,網絡拉票刷票、各種粉絲數、播放量的造假現象越來越多,“刷量”“養號”服務隨著技術的日益升級,已形成了一條專業化、體系化、分工明確的灰色產業鏈。一些運營者為了追逐流量背后的利益,杜撰大量謠言,通過刷量把謠言炒熱,引發更多關注。
此外,一些網絡服務公司對日志保存、身份認證等安全技術措施不到位、實名制不落實,導致大量寬帶和服務器被用于刷單、刷量甚至被用來隱藏網絡詐騙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和位置,嚴重危害網絡空間秩序和群眾合法權益,也加大了警方對相關案件的偵查難度。
據了解,“凈網2020”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始終堅持“追源頭、抓團伙、斬鏈條、摧平臺、除黑產”,共偵破各類涉網犯罪案件319起,抓獲嫌疑人718名。針對社會危害性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賭博、電信詐騙,特別是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資金結算等幫助行為的違法犯罪活動實施全鏈條打擊,斬斷了一批網絡犯罪的擴散傳播渠道,搗毀了多個網絡犯罪的關鍵環節。
同時,依托《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檢查各類上網服務場所4000余家次,依法辦理行政案件684起,行政拘留53人,發現整改網絡風險隱患120余個;通過網警巡查執法賬號,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網上平臺,開展警示教育、提示性執法255次,發布防范宣傳文章200余篇,網絡辟謠15起,清理網上違法有害信息3000余條。(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關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