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可以從事一份我喜歡的工作,最好離家也近一些。”馬上就要畢業的大學生馬琳琳最近對工作比較苦惱,她既想離家近一些,又怕工作環境不是自己的喜歡的。臨近畢業季,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大學生對找工作,他們既希望錢多,又希望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但也有的學生認為自己還年輕,盡快找一份提升個人價值的工作更重要。5月20日上午,本報“社區圓桌會議”欄目走進路南街道公園社區,邀請大學生、居民、社區工作人員和心理學專家針對找工作究竟是錢多、事少、離家近重要還是提升個人價值更重要的問題進行座談交流,且看各方觀點。
居民觀點
選擇離家近的工作不僅可以照顧父母還可以兼顧家庭
已經在我市一家企業實習了一段時間的大學生周媛和該企業簽訂了用工合同,等畢業后她就可以進入該企業作文案工作了。她說:“我在蘇州上的大學,學的是文秘專業,蘇州有很多企業需要文秘人員,但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今后我不僅要照顧父母,還要照顧我自己的小家庭,還是離家近一些好,我在大四實習的時候投簡歷就選擇了家鄉的幾個企業,巧的是錄取的這家企業離家只有20分鐘路程。雖然工資不是特別高,但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和周媛一樣,還有很多大學生喜歡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已經在公司工作了一年的小峰在選擇工作時候也做了一番考慮,最后他還是選擇離家近的工作,他也表示,家里哥哥已經在外地工作,自己要是還選擇在外地工作,年邁的父母就沒人照顧了。
選擇想多賺點錢攢上第一桶金
在采訪中,大學生陳鑫告訴記者,他馬上就要畢業了,不過他的工作還沒有落實,目前已經給10多家單位投去了簡歷,有的單位已經給了回復,他覺得工資待遇不高,所以回絕了,還有的單位還沒有消息,他在投簡歷的同時也在等待消息。對于找什么樣的工作,他有自己的目標,他希望自己一畢業就可以進入好的單位,最好工資待遇在一萬多元。他還說:“我看過很多創業的書籍,我覺得賺取第一桶金很重要,等賺到了第一桶金我可以用他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離家遠近、工作辛不辛苦這些都不在我的擇業考慮范圍內。”
趁著年輕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個人價值很重要
“我覺得還是趁著年輕,多學點比較重要。”石磊說。他目前從事計算機維修行業,每月薪酬大概在兩萬元左右。他說,剛畢業那會,他也為找什么樣的工作糾結過,后來他在一家大型單位專心跟著師傅學習,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尤其是在維修方面。兩年前,他回到港城獨自創業,由于有一定的技術,加上為人實在,現在生意越做越好。他說:“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剛畢業那兩年作為學徒確實很辛苦,但積累了很多經驗,提升了個人價值,現在回家創業,收入比在企業要多一倍,自己的家庭可以兼顧,父母也可以照料。”
社區觀點:
找工作還是應該以多學知識提升個人價值為主
路南街道公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楊秀說:“一個理想的工作狀態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面努力工作,這樣的工作既能滿足現實需求,如薪酬、休假、職業發展、社會地位、價值觀,又能滿足個人興趣,同時自己恰好也具備這項工作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而很多大學生剛畢業時往往都喜歡找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或者薪酬較高的行業,當工作一段時間后,就會覺得身心疲憊,有些人選擇辭職另謀高就,有些人則在這個行業中“煎熬”。其實大學生剛畢業,由于工作經驗不足,薪酬肯定不會達到自己的滿意度,那么這時候擇業就應該選擇提升個人價值為主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之余,如果對某一個行業的知識非常感興趣,就可以把這門知識發展成為自己的興趣愛好,當這個興趣愛好可以為自己創造價值,那么也可以當成副業增加收入,當它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其他工作收入時,就可以全職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還有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上很迷茫,社區在返鄉青年就業方面也是有一定支持政策的。”楊秀說,社區針對轄區待業青年,會開展實名制調查,摸排他們的基本信息,登記在冊,健全信息數據庫。除此之前,社區還會面向這些返鄉就業青年提供一些就業政策咨詢、招聘會信息、就業技能培訓等服務,還會聯合轄區有用工需求的企業開展招聘會活動,幫助他們成功就業。
專家觀點:
擇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正確對待
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心理健康教育醫師殷敏表示,擇業是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涵著諸多內容,受到人們的價值觀影響。因為適合的工作帶給自己的不只是金錢,滿足,還會影響到個人生活的品質。在選擇工作的同時其實就是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對待。理想選擇是把社會需求、社會責任感和自己的價值觀、幸福觀有機地結合起來。
“有些職場人士常會有這樣的感受,為什么別人羨慕我的工作好,收入高,而我自己卻一點也不快樂。事實上,這就是因為他在擇業之初沒有考慮到他其實已經選擇了生活方式。當他覺得工作和生活不是他想象中的樣子甚至是覺得自己再也不能忍受下去,就產生了哲學式的疑問:究竟是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追求工資高、福利好、工作環境舒適,是常見價值取向的一種,但是事實上,并非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一樣。甚至可能人與人之間呈現出完全相反的差別。”殷敏說。一個穩定而有保障的工作才是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才能帶給人們生活上的舒適和安定感。所以在擇業中如何獲得生活中的幸福感才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
他建議,首先,個人在選擇工作時要遵從內心的需求,生活中職業不快樂常常會導致生活不快樂,這就需要了解自己,不要讓隨波逐流的謬誤主導自己的價值取向,因為工作不可能脫離生活,職業規劃的選擇幾乎等同于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要學會依據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方式來進行職業選擇。在擇業的時候就要重點考慮自己想要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想要何種工作氛圍,內心向往人生是什么樣的,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找到了職業規劃的關鍵。
其次,作為一個職業者,先要看這個職業能不能讓自己持續增值。這里的增值,不僅指的是在一個企業里能不能升職加薪,更重要的,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通過從事這份職業,能不能讓自己被社會、被市場、被其他人認可價值。同時,一份職業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這個職業能夠做多久。讓自己在這份職業中始終比新進入的人處于優勢地位,這也是比較重要的。
此外,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選擇方向有企業就業、考公務員、事業編制、選調生、創業等。當然如果能夠從事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有知識積累,工作起來也得心應手。但是如果實在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也可以選擇其他的,這時候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只有興趣愛好才能讓自己堅持下去,只有堅持才能成功。如果對自己擇業定位欠明確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在工作之前,到專業機構做一些職業傾向的測評,先了解自己,會更高概率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人生的價值。(記者 武娜 通訊員 姚莉)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審核: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