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銳冰 肖婷婷/文 牟進勇/圖
韋余菲的家位于贛榆金山鎮小河埃村。韋余菲的父親今年54歲,年輕時受刺激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每天靠藥物維持控制。
剛剛年過半百的母親不善言辭,老實木訥,家中靠她種地和織漁網為生,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
今年高考,畢業于贛榆高級中學的韋余菲以587分的成績被蘇州大學預防醫學專業錄取,9月11日報到。接到錄取通知書后,這個家庭在欣喜的同時也陷入了焦慮——9859元的學費對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如果你想為這位同學伸出援手,請和蒼梧晚報助學熱線13851291243聯系。
父親年輕時患上精神疾病
母親織漁網拉扯姐弟三人長大
茂盛的絲瓜藤爬滿了院墻,朵朵黃色的絲瓜花點綴其間,這是贛榆金山再普通不過的一處農家小院。看到我們到來,韋余菲母親立刻迎了過來,帶著我們走進院內。
院內很空曠,內部布局有些特別:進門左手邊就是兩間偏房,偏房的旁邊卻是一間長長的“廠房”,七八名婦女正在這里編織漁網。“家里十多年前養過豬,后來因為豬瘟,就不敢養豬了,不僅沒掙到錢,豬圈也閑置下來了。”韋余菲母親是山東莒南人,說話聲音很小,“因為房間狹長,附近的村民都來這里編織地籠網。”
因為偏房空間逼仄,又是陰雨天,屋內光線很昏暗,我們就坐著小凳子在院里聊了起來。外面斷斷續續下著小雨,一行人只好坐在遮光網下聊著。
“家里三個孩子,偏房就一間屋住不開,韋余菲住的是廚房的雜物間……她爸平時一個人住在前面的老宅子里。”這位母親一邊指著前方一邊告訴我們,孩子父親今年54歲,他本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卻因受到刺激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年輕時病還輕點,最近這十多年,病得愈加嚴重,只能靠藥物維持控制,什么事也做不了。”說起過往,這位瘦小的母親眼圈紅紅的。
“家里三個孩子要養,大的今年剛剛考上大學,二兒子讀初中,小兒子上小學,日子難啊!”除了種地,母親這幾年開始編織漁網,一天織兩個,可以掙32元加工費。一個月滿打滿算,她能掙1000元。可就是這1000元,她還得分成三份,讀高中的女兒一份,讀初中的兒子一份,剩下來的就是家用了。
“家里還有剩的嗎?”記者問。她說:“應該也剩不了了,好在家里還有土地,餓不著,不能委屈了孩子。”因為長年累月地坐在那織網,母親時常感到腰酸背痛,偶爾還會覺得頭暈眼花,但她卻從未對孩子們說過。家里僅有的3畝地,她會根據季節變化,種花生、玉米、小麥,還會時不時地在田間地頭種些當季蔬菜。母親說:“這些年,多虧了學校的一些補助政策,讓我們可以勉強過日子,要不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587分考取蘇州大學
努力學習才能贏得未來
在韋余菲家中,我們看到了蘇州大學寄來的“花窗”通知書。“通知書是7月24日收到的,心里既高興又踏實,之前還擔心志愿沒填好會滑檔。”母親笑著說。
“學校是我自己填的,因為我一直想走出去看看,專業是姑姑建議的。”韋余菲低著頭說。一旁的媽媽告訴我們,女兒平時不怎么愛說話,遇到陌生人就更不說話了,只和身邊熟悉的人交流稍微多些。
上學期間,韋余菲非常自律,功課從不需要母親督促。在她看來,學習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別人盯著。閑暇時,她還愛畫畫,尤其鐘愛卡通人物。“高中生活忙碌而緊張,畫畫可以釋放壓力。”韋余菲說。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韋余菲的眼中并沒有同齡人常見的欣喜,反而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學費的擔憂。
暑假里,除了在家幫媽媽做些家務活,韋余菲也在學習編織漁網,希望可以多湊些學費。說起進入大學后的打算,韋余菲坦言,因為自己選的是醫學專業,所以她想堅持學下去,考研是下一階段奮斗目標。如果條件允許,她還打算勤工儉學,自己爭取掙些生活費,幫媽媽減輕負擔。
堅持為群眾辦實事
助學公益行為學子解決學費難題
昨日,蒼梧晚報第九季助學公益行發布贛榆孤兒譚凱的故事:兒時父母相繼去世,姐弟倆和奶奶相依為命。今年高考,譚凱以552分考取南京工業大學,學費需要8057元。
經蒼梧晚報助學公益行牽線,愛心人士孫承高資助譚凱8057元學費。“真沒想到這么快就收到了學費,真是太感謝你們了!”9月6日就要去學校報到了,這筆愛心助學款無疑讓譚凱和奶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愛心助學,點燃希望。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蒼梧晚報助學公益行堅持“我為群眾辦實事”,從貧困學子家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新生入學學費著手,切實解決貧困學子學費難題,為他們送去愛心與希望,傳遞夢想與堅持。
參與蒼梧晚報助學活動的愛心人士紛紛表示,通過一個個勵志的求學故事,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正能量。通過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也激勵自己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
截至目前,蒼梧晚報已發布13名貧困學子的故事,共為他們籌集學費近12萬元。凡蒼梧晚報幫扶學子,均為品學兼優、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無力支付學費(城鄉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殘疾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災因病致貧的家庭子女和孤兒優先),被本二及以上批次高校錄取的大一新生。
接下來,蒼梧晚報還將陸續發布近20位貧困學子求助信息,請廣大愛心人士關注。助學熱線:13851291243(同微信,請在工作時間備注“助學”加好友,我們會邀請進助學公益微信群。助學QQ群:157817222)。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