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力爭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務的80%以上”沖鋒號已經吹響,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強。組建于2015年9月的市交通控股集團,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根本遵循,在做大做強主業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上,堅持圍繞創新驅動,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矢志探索“國企改革轉型新路徑”,取得良好成效。
信息賦能,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活力。很多選擇公交出行的市民,近兩年可能有個共同的感受:坐車越來越方便了。這樣的變化,正是得益于入選國家科技部“科技助力2020”重點研發項目的“公交大腦”,該系統由交通控股集團權屬企業自主研發并日臻成熟,實現了公交智能調度、智能排班、正班正點精準預測、客流監測統計、可視化GIS監控等功能。在用戶端,我的連云港APP、智慧港城APP等也已成為市民辦事、出行必備的掌中寶。此外,集團開發應用的新能源監管平臺,實現對車樁一體監管服務、享充電公有云系統、充電站運營管理、綜合供能管理等多功能的平臺化整合。目前,集團的信息化集成服務已全面推廣應用到公交、長途、出租、智慧停車、物流、新能源的運營管理、調度、安全防護等諸多領域,管理更高效、服務更精準、出行更有序等多重疊加效應顯著。
創新引領,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作為該集團物流板塊構建特色物流“購儲運銷+特種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的關鍵一環,權屬物流企業瞄準LNG(液化天然氣)物流供應、低溫裝備及服務市場,于2019年3月與中遠海運(青島)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特種裝備制造公司,并投資10億元推進LNG罐式集裝箱研發、制造項目。今年8月,行業領先的LNG罐箱制造車間智能化生產線啟動生產,項目先后獲得專利40余項。
“罐箱量產后將實現從海外直接進口天然氣,依托集團在多式聯運及儲配站、終端銷售等方面的優勢,形成70萬噸LNG一條龍產業鏈,為改善我市及周邊城市LNG能源供給格局,響應我市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建設作出應有貢獻。”物流公司負責人介紹。此外,能源管理信息化和綜合節能項目也是該集團實現創新引領、踐行綠色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該集團權屬新能源企業推出的“光儲充”一體化綜合供能系統,為市政及商業綜合體的綠色能源供應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建成投運的香溢充電站示范項目容量660KWp,年發電70萬度,節約標準煤28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97.9噸。旗下節能科技公司,在船舶能耗監測系統、流動機械能耗監測系統及綜合能源利用、能源托管等節能項目等方面具有獨特技術優勢,先后為連云港港、青島港及徐工集團等數十家企業提供能源管理、能源信息化和節能機電服務。
?產業布局的調整優化,自始至終都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之一。如果說,智慧城市和LNG罐箱制造尚屬深耕主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舉,那么,江蘇海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組建,則可謂是市交通控股集團“破圈”開拓發展新路徑的神來之筆。在海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筆者看到諸多工業機器人(機械臂)、高速凹版直印印花機、工廠非標自動化生產裝備等正在進行定制化調試,基于海宏自主研發的“MSO多軸運動控制系統”,賦予了這些裝備新的靈魂。據了解,該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成套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具有自主配套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公司還與江蘇海洋大學聯合申請設立、共同建設了研究生工作站和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公司擁有22項知識產權,其自主研發完全知識產權的工業物聯網制造執行系統(MES)平臺,廣泛應用于智能車間、智能海洋、智能水利、智能農業、智能交通等領域。“剛組建的時候,因為條件有限,我們在校企聯合的基礎上推進全員創新,讓操作人員、測試人員、研發人員共同參與到反饋、調整、研發的流程中來,實現了技術實用性、適用性、經濟性的高度統一,”項目負責人介紹。新技術、新產品已成為交通控股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下一步該集團將立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完善創新體系持續發力,讓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讓依托創新驅動國企轉型的路越走越寬,為連云港創新型城市建設、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韓龍)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