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興 劉茜文 文/圖)隨著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落地,我市消費市場掀起一陣熱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將家中的老舊家電更新換代,享受政策帶來的實惠。
在換新熱潮之下,新的家電進入港城市民的家中,但從市民家中“退休”的家電去了何處?連日來,記者對舊物回收、再利用環節進行深入探訪。
二手交易
舊電器煥發“第二春”
“租房時候的單人小冰箱,買房后換新了,原價300多元,現價只要130元,成色新、能效低,需要的上門自提。”新房剛裝修好,市民姜女士趁著國慶假期給新房配上了一臺7000多元的雙開門冰箱,在國補和商家優惠下,僅花了4000多元,租房時買的小冰箱又被她掛到了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上,準備“回一波血”。
無獨有偶,家住市區建設東路附近的孫女士也是金錢管理大師。“我們小區有個專門的二手商品交流群,不時有業主發信息,贈送、交換特定物品或以極低的價格轉手舊電器。”孫女士表示,“現在買件二手家電過渡一下,只要功能沒問題,還是比較劃算。線上交易平臺的快速發展,讓家中不少吃灰的舊家電也有了去處,更能給縮水的錢包‘回血’。”
記者在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及生活服務平臺上搜索發現,舊家電分類明確并注明新舊程度,價格視品相為原價的二至五折,甚至更低,不少賣家還會附送其他仍可使用的小電器。冰箱、洗衣機、液晶電視、電飯煲、空調是常見的幾樣,賣家以個人居多,也有部分專業二手電器經營者。
在線上交易平臺,無論是家電、家具等大件,還是手機、書籍等小件,二手交易品類日漸豐富,越來越多的閑置物品實現了“資源再利用”。
廠家回收
讓“無用”物品有去處
“家里有一臺洗衣機用了8年,這次政府‘以舊換新’補貼力度挺大的,打算趁此機會換一臺新的。據商場里的海爾銷售人員介紹,他們還提供上門拆卸舊機器服務,又省了一筆費用。”正在京東電器商場里選購洗衣機的李女士介紹。
被商家回收的舊設備最終“歸宿”如何?
“我們企業打造了行業首座融‘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為一體的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以回收一臺普通電冰箱為例,我們進行回收拆解可得到9千克塑料、38.6千克鐵、1.4千克銅,進行精細化加工后的材料,可用于新產品的制造,既環保又降低了生產成本。”李女士提及的海爾銷售人員也作了進一步解釋。
“消費者通過我們的小程序提交舊家電回收訂單,約定上門時間后,我們的工作人員上門對舊機進行評估復檢,雙方認可后結算費用。”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連云港朝銳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先生介紹,他們在東海縣各鄉鎮(街道)有30余家回收網點,在綠色節能家電補貼活動開始后,回收的貨源量也有了保障。
“舊家電的價格與內部壓縮機、電子元器件、銅材等器件有一定關聯。如果家電不算太舊,翻新一下,可以直接拿去二手市場賣。沒有流入二手市場的家電,則進入了報廢拆解渠道。”李先生介紹,不管是否流經二手市場,廢舊家電最后的歸宿大多走向環保拆解,再次進入各個領域。
發力循環經濟
助力經濟與環保雙贏
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廢舊設備將進入回收市場。這些設備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鋼鐵、有色金屬、貴金屬、塑料和橡膠等,具有很高的回收循環利用價值。然而,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市的家電廢舊設備回收企業數量較少,且無專業的拆解企業。“雖然廢舊設備中蘊含眾多可回收再利用資源,但拆解廢舊設備的要求高,專業性強,大部分回收企業開展不了此項業務。”李先生說。
對“退休”設備和各類廢棄產品進行妥善處置、循環利用,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拆解回收、運營主體建設、售后服務等全鏈條配合環節就是政策推進與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以舊換新涉及的全鏈條環節具有完整且相對獨立的內部體系,如何實現聯通、貫通,專業化、規范化的運營主體至關重要。
據《2024年連云港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任務清單》顯示,我市將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點300個、綜合分揀中心1個,布局培育汽車拆解企業一家。在此過程中,我市相關企業也可通過與周邊廢舊設備回收企業、拆解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廢舊設備拆解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形成廢舊設備拆解產業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