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蔚 通訊員 張開虎 趙淳)昨日10時,數輛滿載香水百合鮮切花的冷鏈運輸車從東海縣雙店鎮鮮花基地緩緩駛出。這批通過京東物流集運的鮮切花,將在24小時內抵達長三角地區消費者手中。這得益于“京東—東海鮮花及農用品產業帶”產地直銷模式的落地,同時也意味著困擾農產品多年的物流“低效高損”難題被破解。
在雙店鎮百合種植大棚內,花農李建國正將清晨采摘的鮮花裝入印有“生鮮標”的專用包裝盒。他回憶道:“以前凌晨摘的花,中午才能裝車發貨,送到客戶手里時,花的質量受到了影響。”作為國內重要的鮮切花生產基地,東海縣年產香水百合等中高檔鮮花超3億枝,但物流時效滯后、運輸損耗等問題曾制約產業發展。
類似的情況在全市農產品領域并不鮮見,包裝標準不一、冷鏈覆蓋不足、運輸成本高昂,導致生鮮產品客訴率居高不下。但在當下,這一難題正在被系統性破解。
筆者在京東東海快遞物流點看到,自動化分揀線精準識別帶有“生鮮標”的快件,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專用包裝盒大幅降低破損率。據京東物流東海區負責人趙健介紹,京東物流通過“田間預冷—就地包裝—干線直發”的極簡流程,減少傳統模式中的多次分揀中轉環節;同時投入新能源冷鏈車構建恒溫運輸體系,并開發智能路徑規劃系統提升配送時效。針對鮮花特性設計的“三段式溫控”技術,實現了運輸全程0℃至5℃的環境保障。
變革效應正在顯現。在雙店鎮電商直播間,多家商戶將“京東物流直發”作為銷售亮點。花商趙敏表示,物流時效提升后,店鋪復購率明顯增長,“現在全國主要城市訂單次日即達,客戶滿意度明顯提高”。當地農戶算了一筆賬:標準化包裝降低了耗材成本,路線優化減少了中轉次數,疊加規模效應,綜合物流成本顯著下降,農戶每單收益得到切實提升。
產業變革催生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集鮮花集散、農資交易、電商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東海縣產業帶園區內,吸引了多家企業入駐。這種“物流+農業”的模式正逐步推廣至黃川草莓、石梁河葡萄等當地特色農產品領域,形成產銷協同的良性循環。
?“這不僅是物流革命,更是農業產業數字化的重要實踐。”東海農發集團總經理崔樹剛表示,當快遞企業從單純的承運商轉變為供應鏈服務商,就打開了農產品上行的新通道。下一步,將通過“政策+市場”雙輪驅動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整合縣域冷鏈倉儲資源,另一方面優化城鄉配送網絡布局,力爭3年內實現鮮切花線上銷售額翻兩番,以此帶動農產品上行提質增效,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