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瑩 朱迅 連發)如今,在贛榆,工廠化養殖技術正在優化港城水產養殖品質。走進贛榆一家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應用現場,可以看到,雖然該工廠內的魚苗實施了高密度的養殖,但是其產量較傳統流水養殖提高3至5倍,成活率提高10%至20%。
贛榆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贛榆設施漁業集中區借助“循環水—活菌凈化”先進技術,漁用藥物和化學試劑的使用量減少約60%,污水排放量減少82%,氮含量降低89%,磷含量減少50%,有效減少養殖污水的污染,為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是我市推進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2024年,我市實施了57個海洋產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05.58億元,同比增長13.64%。市發改委副主任王磊介紹,海洋經濟對于穩定經濟大盤非常重要。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快了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旅游等傳統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努力夯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旅游是我市海洋經濟的重要產業。近年來,我市進一步激活海洋產業創新引擎,推動主導產業攀高爭先。2024年,全市海水養殖產量超43萬噸,同比增長20.14%。
這個數字的背后,是連云港海洋經濟向“新”而行的積極實踐。如今,“深藍”號南極磷蝦捕撈船成為全球首例獲得捕撈、運輸、加工各環節“三認證”的海上食品工廠,捕撈量全國第一。全國首艘工船養殖三文魚項目成果簽約落戶我市,整船帝王蟹乘著海浪抵達連云港港,成為全省人們餐桌上的新海鮮。
與此同時,我市進一步提升海洋運輸產業服務水平。我市借助“一體兩翼、一港四區”組合大港優勢,持續提升國際樞紐海港能級。30萬噸級原油碼頭基本建成,40萬噸礦石碼頭常態化運營,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46億噸、集裝箱量66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65%、9.03%。
走進蘇馬灣,藍天、白云、金沙讓人們對連云港海洋旅游有了具象的感受。
夕陽西下,東連島上臨時的海貨市場,來自全國的游客在這里選購新鮮上岸的海鮮,市場對面的餐館打出海鮮加工的招牌,讓這些游客吃上最新鮮的海鮮。如今,港城海洋旅游正在從傳統的觀光旅游向美食旅游、度假旅游轉變。連島成功創成5A級景區,中韓客運出入境旅客突破8萬人次,“海州灣之星”海上郵輪星級酒店基本建成,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被港城海岸線吸引,網紅海濱城市招牌進一步被擦亮。
在主導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海洋新興產業正在逐步崛起。
走進市開發區“中華藥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這里崛起。市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以“中華藥港”東園、西園為全區海洋生物醫藥領域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發展的拓展區,促進基因工程等先進技術盡快應用于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聚集一批海洋生物醫藥骨干企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促進區域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提升。這是我市積極推進海洋新興產業的最新進展。
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能源產業等海洋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崛起。全國最大單體灘涂光伏項目海上工程開工建設,全國首個純電動拖輪產業示范基地投產,LNG雙燃料船交付使用,康緣藥業4項涉海新藥進入臨床階段,澳新藥業2項藥物即將開展中試,“E港通”口岸一體化智慧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口岸貿易信息服務覆蓋率超過90%。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