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優化引才留才機制。主要通過“引育并舉”構建教育人才高地,提出精準引才和長效激勵方式,重點引進教學類、技能類青年人才及奧賽教練等高層次人才,配套生活補貼、購房券等政策,參照市級人才標準兌現待遇;對“蘇教名家”“特級教師”等領軍人才實施分層獎勵,強化人才梯隊建設,提升我市教育核心競爭力。
二是優化教師資源配備,破解結構性矛盾,夯實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根基。提出健全與學齡人口變化相適應的編制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周轉池”制度精準調配編制資源;創新重點學科師資配置模式,試點重點高中“一班一師”標準化配備;支持縣區深化小班化教學改革探索?!笆逦濉逼陂g每年補充在編教師1000名以上,優先保障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需求。
三是深化教師管理改革,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提出健全以師德師風為核心、教學實績為導向的教師評價體系,破除“五唯”傾向,為競賽教練等特殊人才建立職稱破格晉升通道;深化“縣管校聘”“局管校聘”,推動骨干教師跨區域交流;完善鄉村教師職稱評聘實行“三定向”政策。
四是創優教師發展平臺,夯實教師隊伍現代化轉型根基。提出健全分層分類培養與數字化賦能雙軌并進機制,打造80個“雁陣型教師團隊”,實施校長領導力提升“581+”計劃,建設10個“卓越校長工作室”;構建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迭代機制,到“十五五”末建成覆蓋教學、教研、管理領域的8000人規模高素質人才梯隊,加速教師隊伍專業化、現代化轉型進程。
五是激發青年教師活力,縮短成長周期,夯實教育可持續發展根基。提出實施新教師“教海啟航”計劃,配套教學競賽、訓練營等成長平臺,優化骨干教師職稱評選機制;建立破格選拔推薦機制,支持青年教師承擔科研攻關項目,加速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六是完善教師待遇保障,筑牢教師安心從教制度根基。提出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聯動調整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待遇水平全面達標,統籌提升高中階段教師薪酬保障;優化績效考核分配向一線教師、班主任和管理骨干傾斜的制度,設立班主任年資獎、考核獎等專項獎勵。強化待遇保障激勵效能,激發教師潛心育人內生動力。
七是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營造清凈育人環境根基。提出建立社會事務進校園清單管理機制,嚴控非教學任務準入,全面壓減督查檢查事項,糾治“重痕輕績”等形式主義頑疾;探索課后服務教師免費供餐、“溫馨假”等暖心制度,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管理創新。推動教師專注主責主業,提升教育教學核心效能。
八是實施暖心關愛行動,夯實教師職業幸福根基。提出完善教育高層次人才“花果山英才卡”服務體系,拓展醫療保健等綠色通道優待;構建教師心理健康支持網絡,建設心靈驛站、組建心理疏導專家團;支持學校開設教師子女托育照護點,破解教師后顧之憂。健全全鏈條關愛保障機制,全方位提升教師獲得感、幸福感。
九是健全教師榮譽制度,夯實教師職業榮譽根基。提出將模范教師表彰納入市委市政府表彰計劃,健全長期從教榮譽激勵機制,實施30年教齡、20年班主任榮譽證書頒發制度;組織25年班主任教師療休養活動,推動教師榮休儀式規范化建設。增強教師職業榮譽感,弘揚終身從教精神。
十是弘揚尊師重教風尚,夯實尊師文化社會根基。提出健全教師權益保障機制,依法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嚴懲侮辱、誹謗教師等侵權行為;鼓勵企業、社會組織依法設立教師獎勵基金,廣泛宣傳“身邊好老師”先進典型。健全全社會協同尊師重教支持體系,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