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兵 通訊員 萬駿)近日,人社部工傷保險司轉發我市工傷預防經驗做法,為各省市人社部門提供參考借鑒。“十四五”以來,市人社部門積極發揮“全國工傷預防重點聯系城市”“全國危化品企業工傷預防能力提升培訓工程重點聯系點”帶動效應,投入1600萬元創新開展工傷預防工作,推動全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8.8%、工傷事故發生率降低28.6%,打造形成工傷預防“連云港模式”。
我市是國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石油化工產業安全風險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市人社部門聯合應急管理部門,利用兩年時間,對全市51家危化品企業、30家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的管理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等4000人次實施工傷預防能力提升高質量培訓。同時,在危化品行業深入開展“創建工傷預防示范企業、創建工傷預防示范部門、創建工傷預防示范班組”等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危化品行業工傷預防水平整體提升。
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高發頻發是工傷預防工作的頑疾痛點。我市結合工傷事故高發企業實際,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方式,指導培訓機構“量身定制”培訓方案,一企一策上門實施“訂單式”企業自主工傷預防培訓,累計培訓3147人次。同時,引導企業建立安全激勵機制,鼓勵一線員工積極發現安全隱患、點題培訓需求。對實施效果好、工傷事故率有效降低的企業,采取通報表揚、下浮工傷保險費率等方式,激勵企業做好工傷預防工作。
高危崗位是工傷預防培訓對象的重中之重,市人社部門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根據工傷事故總量、發生率和傷殘等級等指標,為企業及高危崗位精準“畫像”。圍繞50家工傷高風險企業,發放職業健康安全調查問卷5295份,編制工傷風險評估報告50份,排查工傷風險隱患933個,更具針對性地培訓風險崗位員工5000余人。依托產業園區,建立工傷預防VR體驗中心,引入危化品、建筑業等19種工傷事故場景,組織高危崗位職工前往開展互動式教學,增強職工對工傷事故的感性認知。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校對 徐蕾 審核: 曹銀生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