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迅 通訊員 范蘭蘭 唐夢玲)昨日下午,在魏口村魏口橋附近,地表溫度已遠超手機天氣預報顯示的34℃。這是海州區重點民生工程———新壩鎮魏口村老戶庭院天然氣管道工程的鋪設現場。這項工程,需要燃氣工人們在地下敷設中壓管道約3000米、低壓管道12000多米,為魏口村老戶庭院接通天然氣。
站在新壩鎮魏口村魏口橋邊,四處空曠得很,鄉村的小道上沒有遮蔽物,除了光光禿禿的電線桿,就是被蒸得“冒著熱氣”的農田。此時,幾個藍色的身影正頂著烈日,在灼人的暑氣中忙碌著。他們腳下,一條關系著全村500余戶村民告別“扛罐”生活的天然氣管道,正一寸寸向前延伸。
陽光肆意炙烤著裸露的土地和管材,這些管材和器械被曬得油光發亮。站在烈日下不到10分鐘,記者已經汗流浹背。
連云港新奧燃氣有限公司管道焊接隊的輔助工邱明東俯下身子,仔細檢查標有黃色線條的燃氣管道。他的任務是對管道進行熱熔、焊接,每一根燃氣管道的焊接都需嚴格遵循步驟:洗消、加熱、對接、冷卻。
“一個接口焊完,大約需要32分鐘。”汗水在邱明東的臉上流淌,流到皮膚褶皺處停留一會,到快要溢出時再緩緩滑落。“一天能焊180米到200米左右的中壓管道,不敢停,村里村民都等著用氣呢。”焊接管道的熱熔機不停運作,機械的聲響漸漸蓋住他的聲音。
另一頭,頂管穿越隊的6名工作人員也在有序作業。新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14機組機長負責人張磊正指揮機手操作鉆機,機手緊盯著鉆機的導向儀屏幕,把鉆桿伸向被挖開的地下,用其將燃氣管道頂下去。
新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連云港城市負責人曹建業介紹,他們正采用“頂管穿越”方式作業,用長3米、重120斤的鉆桿,將焊接好的管道從地下1.2米深處向前頂。在這之前,鉆桿需要兩名工人合力搬運、安裝到鉆機上。因為鉆機靠近地下的泥土砂漿,衣褲被弄臟也是常事。
新壩鎮魏口村老戶庭院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經理李然說,目前該工程中壓管道已鋪設500余米,低壓架空管道鋪設了7600余米。該工程投用后,可實現全村90%的天然氣入戶率,這不僅能改善村民的生活能源結構,提升生活質量,還對減少農村燃煤污染、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夕陽西斜,機器的轟鳴聲還未停歇。燃氣工人們的汗水滴入這片土地,也澆灌著500多戶村民清潔能源生活的希望。返程路上,車輪碾過的田埂旁,新埋下的燃氣管道在地下延伸,為這個村莊輸送著新的生機。?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