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李晨卉 )鹵鴨的醇香、蹄膀的濃郁、麻辣小龍蝦的鮮香……每到下午4時,港城部分酒店門口便升騰起陣陣煙火氣,市民排隊挑選心儀菜品的場景日漸增多。如何在守護市容秩序與激活市場活力間找到平衡,成為城管執法面臨的新課題。市城管海州一大隊以“人性執法”破解治理難題,通過規范引導讓酒店外擺從“無序”變“有序”,既守住城市文明底線,又為經濟發展注入暖流,走出了一條剛柔并濟的治理新路徑。
傳統城市管理中,店外占道經營常因“一刀切”執法引發矛盾。市城管海州一大隊轉變思路,建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劃定“彈性經營區”,允許酒店在非高峰時段設置臨時外擺位。“大隊提前走訪調查,因地制宜明確各家外擺要求,對外擺時間、區域及衛生標準作出細化規定,酒店只需備案即可經營,既降低了經營成本,又提升了管理效率。”市城管海州一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種“疏堵結合”的治理思路,將執法重心從末端整治轉向源頭規范,實現了城市管理與經濟活力的“雙向奔赴”。正如一家酒店負責人所說:“規范的外擺政策讓我們敢經營、能經營,生意好了,心里也更踏實。”
打破“板著臉”執法的老印象,市城管海州一大隊把服務融進了管理全程。針對酒店外擺新業態,執法人員挨家挨戶上門開展專項普法培訓,幫助商戶掌握法規要求,主動告知經營規范,提醒商戶避免占用人行道和消防通道。“這種‘管理在前、服務兜底’的模式,讓商戶配合度顯著提升。”市城管海州一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輕微違規行為,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對首次違規者采取勸導糾正,拒不整改再依法處理;同時為商戶提供政策咨詢、糾紛調解等個性化服務,將執法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份執法中的“溫度”,既暖了商戶的心,也拉近了城管與群眾的距離。
餐飲外擺后,如何長久實現規范經營,是城市管理的精細課題。市城管海州一大隊牽頭,將社區網格員、酒店經營者、居民代表聚到一起,成立“外擺共治小組”,通過線上數字化平臺和線下意見箱等渠道廣泛聽取民意,根據反饋商討優化改進措施。
“我們為商戶建立‘電子誠信檔案’,將外擺時段、區域、衛生保潔、油煙排放、噪聲控制等指標納入考核。若出現違規行為,首次警示、二次約談,三次即暫停外擺資格1個月。”市城管海州一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酒店主動在收攤后30分鐘內清掃周邊,居民投訴量較之前明顯下降,真正實現了“大家的事大家管”的良性循環,為港城夏日經濟增添了別樣活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