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文 武雪 劉靜)7月9日早上8時,風里裹挾著熱氣。在海州區朐陽街道孔望山村一戶居民家門口,孔望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吳頔正把心電圖機穩穩地放在電瓶車腳踏板上。“剛給劉大爺做完體檢,老人家90歲了,這兩天總說頭暈。”她抬手把貼在額頭上的濕發捋到耳后,“好多老人腿腳不利索,天又這么熱,我們多跑幾趟,他們就能少受點罪。”
電瓶車在熱氣蒸騰的小巷里緩緩穿行,吳頔一邊把控著車把,一邊介紹:“我們為65歲以上老人,還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這些重點服務人群提供免費體檢。不少老人沒法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們就帶著設備到社區、鄉村去,碰上腿腳實在不利索的,就直接入戶體檢。我們中心有8個家庭醫生團隊,每天不是在診室里,就是奔波在去重點服務人群家的路上。”
來到81歲獨居老人李奶奶家門口,吳頔按響門鈴。李奶奶不僅有高血壓、糖尿病,還患有心臟病,因為獨居,一直是家庭醫生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最近高溫,老人舍不得開空調,身邊又沒兒女照料,吳頔心里始終惦記著。進門后,她熟練地給老人測血壓、血糖,做心電圖,一邊忙活一邊叮囑:“您這血糖有點高,降壓藥可得按時吃。氣溫高的時候,要減少外出,有任何不適都給我們打電話。”
離開李奶奶家時,老人執意要往吳頔手里塞瓶水:“有你們這些家庭醫生照顧,我這幾年身體才能這么硬朗,最關鍵的是心里踏實,生病也不慌了,你們就跟自家親人一樣親!”吳頔幾番推辭,最終還是拗不過老人,握著那瓶帶著老人心意的水,雖然是炎炎夏日,但是心里涼爽得很。
上午10點,陽光熾熱,曬在皮膚上讓人感到火辣辣的。此時,孔望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陳丹和孫美已經走進了第4戶人家,藍色T恤后背的濕痕已經蔓延到腰間。“我們不光做體檢,結合專業特長,還給居民帶去特色化健康服務,比如中醫脈象診療、外傷換藥等。”陳丹告訴筆者,“前段時間,有位臨終老人,我們守著他走完最后一程,家屬握著我的手說,有你們家庭醫生在,老人走得安詳,做兒女的也少了很多遺憾。”
結束上午的工作,路過孔望山村公告欄時,家庭醫生公示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為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海州區持續強化鎮街村社聯動,把公示牌張貼在各小區出入口、樓道口等人流量大且顯眼的地方,確保群眾日常進出都能輕易看到。“我們建立了家醫團隊24小時聯系機制,隨時能提供預約就診、健康咨詢、健康管理、個性化簽約等服務,就是想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陳丹解釋道。
下午3時,吳頔的手機突然急促地震動起來。“小吳啊,我心慌得厲害……”聽筒里,老人聲音很是緊張。吳頔抓起家醫服務包,叫上隊友,就往樓下沖。
在這炎炎酷暑里,正是這些奔波在熱浪中的家庭醫生,用腳步丈量著責任,用汗水守護著一個個生命,讓每一位居民在高溫天里都能得到及時的照料與安心。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