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洪勝)近日,港城迎來高溫,不少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帶著家人和朋友,來到海邊浪漫趕海:爬礁石、撿貝類、下海游泳、海邊垂釣,他們盡情享受親近大海的樂趣。然而,個別人不聽勸阻,貿然深入危險區域,出現灘涂被困、礁石摔傷等險情。
在浪漫趕海時,如何避免潛在險情?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部分居民和我市消防救援部門工作人員,為您夏季平安趕海保駕護航。
提醒一
海灘玩耍 勿忘潮汐變化
近日,我市海州灣旅游度假區內,前來趕海的人絡繹不絕。有人拎著小桶在泥沙中翻找,有人帶著孩子在淺灘嬉戲。在充滿歡聲笑語的場景中,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穿著救生衣,在海邊向游客介紹趕海安全知識。現場,前來游玩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正在沿著灘涂準備向更深處走,消防隊員及時勸阻。
市消防救援支隊黃海路消防救援站的楊彭豪介紹,個別游客玩耍時,因為不了解潮汐變化,會任性地沿著灘涂向深處走。個別人會出現陷入灘涂內的窘境。“退潮后,海邊的灘涂區域踩上去容易陷足。一旦腿腳陷入泥沙內,脫困難度不小。很多時候需要邊上人的救助,才能最終在漲潮前脫困!”
楊彭豪介紹,除了灘涂,有的海域周圍分布著各種礁,不少游客想要親近大海,所以會爬上礁石游玩,“有的礁石距離岸邊有一段距離,打卡拍照的游客在上面玩耍時,常常忘記時間。而大海漲潮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時候,半小時時間里,這些礁石就可能被海水淹沒!”救援人員提醒。廣大游客在趕海前一定要提前查好相關海域的潮汐表,選擇風平浪靜的天氣出行,選擇正規景區內趕海區域。遇到臺風預警或暴雨天氣,不能下海。
提醒二
海域游泳 遠離離岸流
楊彭豪介紹,除了潮汐變化,有著“海灘隱形殺手”之稱的離岸流,也是常見的海邊安全隱患之一。所謂離岸流,學名“裂流”,是指當強風吹向海岸時,海水形成的海浪不斷從外海拍向岸邊,堆積過多的海水會沿著沙灘的平行方向移動,并逐漸匯集成一股強勁水流,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由于離岸流流速極快,且表面平靜具有迷惑性,因此危險性極大。下海游泳的人或者緊靠深水的游客,一定要遠離離岸流。”
“相關人員如果在海中突然遇到離岸流,要保持鎮定,不要急著往岸上游,那樣會消耗大量體力。應該調整好呼吸,放松身體,保持姿勢,口鼻向上露出水面,可以大聲呼救,同時盡量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另外,每年夏季也是水母等海洋生物的活躍期,海邊淺水區可能更容易出現。“它們大多身體透明,在海水中不容易被察覺,很容易在人們玩水或趕海時造成蜇傷。相關人員如被水母蜇傷,不要用手抓撓,先用海水沖洗傷口,隨后可戴上手套,用鑷子等工具移除水母觸手并及時送醫處理。”救援人員提醒廣大游客,在海邊游玩時,最好穿著長袖泳衣和游泳褲,減少皮膚暴露面積,降低被水母蜇傷的概率。如果在海水中發現水母,要立即遠離,不要嘗試觸碰或捕捉。
提醒三
科學海釣 避免摔傷落水險情
近日,市區連島附近周邊區域,有不少喜歡海釣的人用甩竿釣魚。“釣友”李先生告訴記者,每年夏天都會有海釣愛好者來連島周邊釣魚。“之前還有的人,通過繩索等工具下降到防波堤上釣魚。海浪大的時候,人很容易被卷進海水里,我都選擇安全區域釣魚,畢竟安全第一。”
海邊垂釣,如何避免風險?當天,記者聯系了我市消防救援部門一名工作人員。他介紹,各地發生的海釣救援案例并不少見,常見的有游客貿然深入海邊礁石釣魚被困、海釣過程中摔傷和垂釣時不慎落水等。受到海邊地形和天氣影響,救援往往涉及多個部門,救援難度不小。
在海邊垂釣時,要做好以下科學防護事項。首先,要遵守相關管理方的管理規定,勿要深入沿岸危險區域,海邊礁石經過海水常年沖洗,表面光滑潮濕,一旦滑落摔倒,易造成身體摔傷。其次,垂釣者要穿好防滑鞋、帶上救生衣和通訊工具等,勿要單獨出行。最后,要關注天氣變化,遇風雨等惡劣天氣,嚴禁出海或登礁釣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