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燦 通訊員 滕昆甫 劉子萱)近日,快遞員孫緒韋像往常一樣在負責區域內忙碌地收派快件。當他行至秀逸蘇杭小區時,樓道里彌漫的異常焦煳味引起了他的警覺。他快步爬上樓,看到一戶居民家中的門縫正不斷冒出白煙。情況危急,孫緒韋第一時間通過郁洲街道學苑社區的“新就業群體兼職網格員聯絡群”上報險情,并在獲得戶主同意后,他毫不猶豫沖進廚房,及時撲滅了灶具明火。從發現險情到控制火勢,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
這一場景,正是海州區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的生動寫照。海州區秉持“海納百業 凝新聚力”理念,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融入社區治理網絡的有效路徑。截至目前,海州區共吸納117名新就業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平安巡查員、文明宣傳員,將他們培育成社區治理的“移動感知單元”。
針對老舊小區消防通道堵塞、飛線充電等問題,海州區組建由47名快遞員、外賣騎手組成的“紅韻小哥”志愿服務隊,制定“巡查—上報—處置—反饋”標準化流程。騎手通過“連新碼”小程序實時上傳隱患照片,系統自動定位至所屬網格。社區聯合消防、城管部門建立“30分鐘響應承諾制”。
2025年,“紅韻小哥”志愿服務隊累計處理電動車違規充電隱患14起,清理樓道堆物139處。為激勵騎手積極參與,海州區還創新“平安積分”制度,騎手每有效上報1條隱患積10分,月度積分前10名的快遞小哥可免費享受3次智能換電。
如今,越來越多的快遞小哥和外賣騎手主動化身為社區的“民情快遞員”,在走街串巷的工作中,將發現的鄰里糾紛苗頭、公共設施損壞、安全隱患等問題拍照或留言,反饋至社區治理平臺,成為社區管理的“千里眼”和“順風耳”,真正實現了服務與參與的“雙向奔赴”。海州區將繼續推動新就業群體與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多關愛新就業群體與社區治理相結合的創新模式,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的城市融入感和歸屬感,引導從業人員由“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共同推動城區的和諧發展。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