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許海燕)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美麗江蘇展現新風貌,碳排放強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取得穩定改善,環境風險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美麗中國示范省份。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提前達峰后持續下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常態,基本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建成美麗中國示范省份。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強調要堅持源頭治理、系統觀念、問題導向,分門別類從治氣、治水、治土以及環境風險防控、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能力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到2025年,江蘇要全面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
在推進“雙碳”行動上,《規劃》明確從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等五個方面協同發力。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主要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力發展高品質綠色建筑,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實施“綠屋頂”計劃,到2025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比例達到100%,新增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面積5000萬平方米。深入開展低碳試點示范,深化國家和省級低碳城市、低碳城鎮、低碳園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城鎮、社區、園區、企業等積極開展碳達峰先行區、碳中和示范區創建,建設一批“近零碳”園區和工廠,加快形成符合我省特色的“零碳”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無散煤”省份建設,2021年底前,13個設區市建成區實現無散煤,2023年底前,全省實現散煤清零。
《規劃》明確,堅持控源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2023年底前完成全省骨干河道和重點湖泊排污口排查,統一建立排污口檔案。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長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2025年底前完成其他骨干河道和重點湖泊排污口及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開展“拯救江豚行動”,保護珍稀物種生境。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陶莎
來源: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