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10月11日下午,在水晶公園西門附近的一間普通民房里,記者見到了向本報打來電話的薄彩奎、宋玉蘭老兩口。一道明來意,宋玉蘭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話匣子。
水廠職工群體
感激之情
“我要謝謝‘干兒女’們。你要知道,幫一回,不算稀奇,長年累月地幫,可就難嘍。這11年來,多虧有了他們照顧,我們老兩口的晚年才這么省心。我和老頭子想借貴報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也愿好人一生平安!”一見記者,今年77歲的宋玉蘭一口氣說了許多感謝的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你不知道,他們做的都是親兒女做的。”已有83歲高齡、坐在輪椅上的薄彩奎在一旁補了一句。原來,老兩口從2005年搬到這里居住。由于兒子和大女兒都在外地工作,小女兒又距離較遠,剛來時只有老兩口“相依為命”,重活累活根本就干不動。“最開始,他們中的一個路過我家門口,看到我們老兩口后,主動打了一聲招呼,又問有什么能幫忙的,這一幫就幫到了現在。”宋玉蘭搶著說,動情的聲音幾乎帶著哽咽。
那么,他們是誰呢?十年來,他們又做了哪些事讓老人家這樣感激呢?
援助之手
宋玉蘭介紹,一直幫助老兩口的不是別人,正是她家西邊水廠的一幫人。“從老板到員工,他們20多口人對我們就像親人一樣,大事小事、重活累活都是他們干。”記者走出老兩口的屋子,出門后看到了老人口中的水廠,兩處距離20米左右,里面的工人正忙著生產。
薄彩奎說,這些年來,水廠的人幫著他們安自來水、通下水道、扛水運水、晾曬被子、搬動家具……甚至門前的小菜園也是他們幫著操持。“老伴的胳膊以前脫過臼,腰受過傷,曬個被子都放不上去。我就更別提了。沒有他們,我們遭死罪嘍。”去年秋天開始,薄彩奎的雙腿徹底失去了知覺,只能躺在床上,甚至連吃飯都成了麻煩事。于是,水廠的人又自發前來,每天都將重達140斤的老人從床上抱到輪椅上,吃完飯后,再將老人家抱回床上,一天3次,一次不落。
“剛剛就是孫群把老頭子抱到輪椅上的,才吃過飯沒多久。”宋玉蘭說,這些人的名字她都銘記在心,除孫群外,還有張娥、劉翠萍、狄玉霞、耿冬梅、尹軍偉……
敬老之歌
采訪中,水廠員工孫群又過來探望,軍人出身的他看起來健碩剛毅。“沒有什么好報道的,只不過是舉手之勞。我們離得近,過來搭把手再正常不過了。再說,我還是一名黨員,愛老、敬老更應該走在前面。”孫群說,薄大爺和自己的父親同年,自己和薄大爺的兒子同年,老人家兒女不在身邊,把自己當成兒子就行。
“這都是應該的,我們離得很近,又都是一些小事,根本不足一提,換作是誰都會去做。再說,我們也有父母,也有兒女。照顧老人,對自己的兒女也一種教育。”尹軍偉這樣說。水廠員工耿冬梅則表示,任誰都會去做的,老人家根本不需要放在心上,以后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這樣做,讓老人安度晚年。采訪中,水廠員工表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采。
“一定要把我的話寫出來,他們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幫助我們又不是一天兩天,對待我們老兩口就像是生身父母。謝謝他們,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滿懷感恩之心的宋玉蘭一再提醒記者,要將她的話如實照錄下來,否則不能表盡他們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