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李冬,1966年生,贛榆區沙河鎮聯合村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作為一名普通農婦的她,在愛女患疾癱瘓不能行動之時,讓自己成為女兒的雙腿,唱響一曲母愛的贊歌。
李冬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在家務農,照顧大女兒上學,有空時也做點零工,一家人也算是幸福美滿。2008年秋天,4歲的馮籽縈從幼兒園放學后,突然不能走路了。第二天,一家人帶著女兒趕到市一院看病。當診斷書出來時,李冬和丈夫都驚呆了:女兒患的是得病幾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急性脊椎炎癥!最令李冬和丈夫無法忍受的是,醫生說女兒的病基本無法治愈,下半身沒有知覺將伴隨著女兒終生……但即便如此,李冬夫婦倆還是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小醫院 。他們經常背著女兒偷偷地流淚,卻一直沒有放棄。幾年下來,由于帶著女兒四處求醫,回到家中還要長期服藥,原本經濟拮據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李冬的丈夫不得不出去打工。照顧女兒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李冬的身上。
“我想上學”小籽縈常在母親懷里說著,面對女兒希翼的雙眼,李冬暗下決心。馮籽縈7歲那年,李冬背著女兒來到沙河中心小學。“想到學??赡軙灰?,我的淚就嘩嘩的。”讓李冬沒想到的是,學校很快接收了馮籽縈。但是,因為疾病,馮籽縈雙下肢一點知覺也沒有,相比普通的腿部殘疾孩子來說,她面臨的困難讓人難以想象。“因為下部沒有知覺,每次去衛生間,我都是用手錘后背、拍屁股,刺激她。”說起這些,李冬哭了,她心疼孩子,恨不得能代替孩子受這些罪。隨著年齡的增長,馮籽縈漸漸長大,身高增長、體重增加。在學校,每次帶馮籽縈去衛生間,對李冬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她得先把女兒背著,到了衛生間后換成趴在肩膀的方式,再像抱嬰兒一樣,蹲下帶孩子如廁。這期間的艱辛自不必多說。 這么艱難,就沒想過放棄嗎?“沒!”面對他人的詢問,李冬回答得斬釘截鐵。從那一年起,李冬每天來回跑十幾趟學校,課間背著女兒去廁所方便。很多學生家長每天來回接送4趟都覺得麻煩,李冬每天至少往返學校12趟。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她背上的負重也越來越沉……但這位堅強而勇敢的媽媽,風雨無阻,這些年就這么咬牙堅持過來了。
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得知了李冬和她女兒的故事后,為小籽縈送來了1200元助學金和輪椅。一些助學愛心人士又通過咨詢醫療專家,湊錢為馮籽縈買了一個腿部按摩器。拿到新到的腿部按摩器,李冬的眼里閃著淚花。一直到今天,李冬都沒有放棄過希望。馮籽縈最常對媽媽說的, 就是“我什么時候能好起來?。?rdquo;每當如此,李冬的內心就翻起一陣陣波瀾。對于李冬來說,無論未來的路如何,她都會堅持背著女兒上大學,“雖然機會渺茫,但我不會放棄,也許有一天,女兒能夠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