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徐敏權)近年來,連云港市持續加強農產品可追溯、全監管,加大扶持力度,累計投入9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基層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必要的儀器設備采購,落實合格證制度追溯形式。目前,全市納入省質量追溯平臺的農業生產主體數量達19510家,今年以來打印標簽2015萬張,實現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標簽打印全覆蓋。
東海縣青湖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內,一名農殘檢測人員剛將種植戶送來的青菜取樣,剪切成指甲大小放入燒杯。按照流程,她將把樣品制成待檢液,滴入農殘檢測卡,再將卡插入智能綜合藥物殘留檢測儀,只需十幾分鐘就能將青菜農殘含量檢測清楚并將數據上傳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種植戶可將自己種植的農產品免費送過來檢測農殘。檢測室外放置了合格證開具自助服務系統,全鎮規模生產主體、小散戶的信息已全部錄入,身份證靠近打印一體機就能快速登錄。種植戶自行選擇類別,輸入產品數量,勾選安全承諾,即可打印出全省統一使用的合格證。”青湖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負責人介紹。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猶如農產品的專屬“身份證”,半個巴掌大小,左側登記著商品名稱、重量、采收時間、聯系電話和生產單位,右側專屬二維碼記錄著產品追溯編碼、該批產品生產數量、企業質檢信息和承諾保證等。
“全縣建設鄉鎮、村級追溯體系服務站點36家,企業追溯服務站點21家,帶動周邊生產主體打印農產品合格證。”東海縣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科長李敏介紹,該縣還積極開展追溯體系市場準入與準出聯合試點工作,與東海縣千莊連鎖超市聯手打造市場準入試點,要求所有進超市的地產農產品全部納入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平臺進行管理并打印承諾達標合格證上市。
“承諾達標合格證”的出具,實現農產品“帶證明上網、帶編碼上線、帶標識上市”,真正做到農產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不僅方便消費者對農產品進行溯源,更可以倒逼生產者守法經營。
最近,在贛榆區沙河鎮雅士農場的大棚里,新一茬黃瓜已經掛果并上市銷售。在這里,成熟的黃瓜會被統一包裝、檢測并貼上合格證。“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公司建立檔案管理、田間管理、農業投入品管理、生產記錄管理、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等制度,制定黃瓜生產企業標準,帶動周邊種植戶實行標準化生產,產品更受市場歡迎,價格也更高。”農場負責人高中利說,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僅提升了“舌尖的安全系數”,更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農產品生產標準化,讓生產者嘗到了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