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眼下,盡管室外寒氣襲人,但連云港東海縣駝峰鄉魯蘭村蔬菜大棚里卻是一派綠意盎然、暖意融融。放眼望去,一畦畦清新翠綠的芹菜,挺拔脆嫩,長勢喜人,沁人心脾的獨特芹香令人心曠神怡,菜農們正忙著剪根、打捆、裝車,一片豐收景象。看著長勢喜人的芹菜,種植戶唐桂軍說:“通過多年的種植,我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蔬菜種植道道。今天采收的是第二茬芹菜了,芹菜一年能種好幾茬,這茬能收入8000元左右,一個溫室大棚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效益蠻好。”
魯蘭村種植蔬菜已有40多年了,該村以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依托,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規模化發展芹菜種植,實現了芹菜四季生產。在管理上,該村積極指導菜農采用生物有機肥、生物滅蟲等新技術,生產的芹菜產量高、品質好,備受客商青睞。“今天預計能采摘1600多公斤,我種的芹菜品質好,不愁銷路,早早地被批發商預訂好了,車就在棚外等著裝貨。我種了20畝芹菜,一年有20多萬元收入,日子越過越滋潤。”種植戶焦奎英滿臉喜悅。她告訴筆者,她種植蔬菜已有十多年了,由最初的幾畝發展到現在的30多畝,年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特別是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由合作社牽頭發展、引領、銷售,對蔬菜種植越來越有信心了。“芹菜生長周期短,產量高,耐寒性較強,一年四季都能種,我家種植15畝本地小香芹,皮薄、柔嫩、纖少,口感脆甜,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根本不愁賣。”種植戶張慶朝笑著說。
魯蘭村為什么能種出優質蔬菜?駝峰鄉人大代表、該村黨總支書記王春玉給了答案:“因為俺村緊靠魯蘭河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可以巧打時間差,錯峰上市,加之交通便利,非常適合種植蔬菜。此外,種植蔬菜的周期短,一年可以種植好幾季,資金回籠快,資金利用率高,而且蔬菜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我們村種植了100多畝芹菜,畝產量5000多公斤,產值可達500萬元,效益很可觀。”魯蘭村蔬菜基地負責人唐貴軍介紹。
近年來,駝峰鄉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組織種植戶到壽光等地學習先進種植經驗,瞄準“錯季”蔬菜走俏的商機,巧打上市的時間差,大力發展特色蔬菜產業,把蔬菜種植打造成富民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李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