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太感謝你們了,讓我們放下了心結,解決了我們之間的矛盾。”日前,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三口鎮社區矛盾調解室,調解員歷時3小時成功調解了一起鄰里噪聲矛盾糾紛。
為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灌南縣立足實際,瞄準民生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聚焦社會治理服務小切口,充分發揮基層治理中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建引領凝心、智慧灌南慧心、社會參與同心、網格治理聚心、公共服務舒心”的“五心服務”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楓”景,推動政治、綜治、自治、智治、法治、德治、善治“七治融合”,打造基層治理新引擎,繪就具有灌南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答卷。
網格做“微” 夯實社會治理根基
新安鎮作為灌南縣的城關鎮,在推進基層社會精微治理上先行先試,將主城區8個行政村(社區)劃分成49個黨群微家(微治理服務中心),從優選聘微社區工作者、微網格員,定崗定員定責,在網格醒目位置進行公示。同步推進全縣238個村(社區)落實精微治理提升工程,建立微網格員隊伍數據庫,不斷提升網格的承載力,優化“網格+”模式。
“為了真正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群眾可隨時通過微社區、微網格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微網格聯絡員及時將了解到的信息上通下達,讓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網格服務滿意率達100%,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灌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新安鎮黨委書記張峻松介紹。近年來,灌南縣積極創新構建“政治引領、綜治聯動、自治強基、智治支撐、法治保障、德治教化、善治善為”的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打造 “七治融合”的新型鄉村治理“灌南樣板”。通過進一步細化微網格單元,推動基層管理和服務提檔升級。同時充分整合公安、衛健、民政、司法等多部門職能下沉微網格,建立由政法干警、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組成的“扁平化、開放式”管理服務團隊,通過網格深入排摸“點單”,縣、鎮綜合指揮中心高效聯動“派單”,條線部門分類管控“接單”,有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目前全縣238個村(社區)共劃分為611個綜合網格、84個專屬網格、4168個微網格,真正讓群眾辦事更方便、讓基層社會治理更高效。
服務做“精”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服務好群眾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名仕家園老年人口多,先后建立了法律、調解、醫療、維修等5個工作團隊精準服務群眾,建立網格微信群,使居民表達訴求的渠道更通暢、事件處置反饋更快捷,進一步拉近了居民與社區之間的距離。“現在只要群眾有問題反映,什么事兒都有專人處理。隨喊隨到真是既貼心又便民啊!”灌南縣名仕家園小區居民汪大姐欣喜地說。
為居民群眾提供“精準化”服務、“多元化”保障,灌南縣拓寬信息收集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不斷推動治理層級、服務力量、治理平臺下沉一線,構建精密的服務體系,為群眾“點對點”“面對面”提供服務,發現的問題、群眾的訴求,能解決的立即解決,讓群眾“想參與、能參與、易參與”。同時,緊緊圍繞“服務民生需求、護航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主線,傾力打造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全面整合信訪接待、訴訟服務、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聯動指揮等基層治理要素,一體搭建集“訪、調、訴、仲、指”五位一體的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構建“一核五心七治”基層治理體系,推動“人進、事進、管理進”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強化資源整合、力量聚合和機制融合,打通縣、鎮、村(社區)、網格、微網格治理層級,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基層精微治理新格局。
數據做“強” 優化社會治理路徑
“您反映的問題,將馬上轉接供電部門,落實處理!”近日,灌南縣公安局110接警服務臺接到新安鎮居民李某報警后,與12345政務服務平臺聯動,不到30分鐘就把反映的路桿有感應電問題處置完畢。
“大數據”應用是社會綜合治理的必然選擇。灌南縣深化做實“網格+”文章,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務體系,以全天候、零距離、無障礙服務為目標,在線上,匯聚整合民生服務資源,精準對接、回應群眾需求;在線下,推動縣、鎮、村(社區)基層治理服務、各類政務服務窗口、微網格服務站等平臺集成服務、智能升級,讓群眾“跑一趟路、進一扇門、辦所有事”。通過放大“網格+”效應,圍繞“社情、民情、訪情、警情、輿情”五大領域,推動“網格+熱線”“網格+執行”“網格+信訪”“網格+警務”“網格+網信”等工作場景深度融合,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鎮村、難事不出縣域”“矛盾就地化解、問題就地解決”,走出了一條基層綜合治理和網絡為民服務新路徑,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灌南縣將繼續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環節,以服務群眾‘小切口’做好基層治理‘大文章’,持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群眾身邊延伸,深化‘一核引領、五心服務、七治融合’,推進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張峻松說,“灌南縣將在發展中不斷總結新經驗,豐富內涵,打造出基層治理體系的‘灌南模式’。”(謝兆飛 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