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劉蔚 通訊員 馬金明 徐世凱)今年1至9月份,江蘇省連云港市完成快遞業務量5.9億件,同比增長24.8%,增速位列全省第4,快遞業務量排名全國第47位??爝f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一頭關乎民生,一頭牽引發展;既是民生幸福的“溫度計”,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作為省內第3個“中國快遞示范城市”,港城快遞業無疑交出了一張亮眼成績單。
在位于新浦工業園的申通快遞轉運中心,一條條環形交叉、錯落有致的全自動智能分揀線正在高速運行。一件快遞被放到運輸帶上,隨即自動掃描、分揀直到裝車,整個過程僅需10分鐘。偌大的中轉樞紐,數萬件貨物流轉分揀,無需人工操作,包裹幾乎能“零誤差”自動踏上奔赴千家萬戶的路……這智能化的場景,是近年來連云港市快遞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連云港市新增全自動分揀線2條,全市日均處理量5萬件以上的分揀場地均實現自動化分揀設備全覆蓋,形成日處理峰值超800萬件的服務網絡。”連云港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鮑星介紹,除了科技賦能的分揀系統,連云港市完備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也是包裹“走”進千家萬戶的重要支撐。目前,全市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有1113個,覆蓋率超過80%,實現了建制村的100%投遞。
快遞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更體現在與特色產業的深度融合中。目前,東海穿戴甲產業已形成了一條從原料生產到款式設計、產品加工制作再到批發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國內手工穿戴甲的重要集散地,單日發貨量約15萬件。而東海穿戴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快遞的支持。東海郵政為了滿足穿戴甲企業寄遞服務需求,設置了穿戴甲攬收專線,采取“多頻次攬收+攬投員兜底”模式,確保當日郵件全部趕發。
與此同時,快遞業服務制造業的觸角已不再局限于銷售環節,“快遞進廠”成為新的趨勢。這一模式讓物流快遞服務向生產環節拓展,不僅為企業降低了倉儲成本和庫存積壓的風險,還帶來了倉儲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機遇。通過快遞員駐廠服務模式,生產與發貨實現無縫對接,極大提升了雙方的工作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小包裹”連接著“大市場”。在連云港市聚力推動“快遞+”的背景下,“快遞+制造業”助力特色產品銷售,“快遞+農業”助力農產品進城,“快遞+”已經成為拉動各縣區產業經濟發展的強引擎。當前,連云港市水晶制品、特色服飾、海產品三大拳頭產品的銷量增長穩中有進,東海穿戴甲和學習用品、贛榆藍莓、灌南榴蓮和狗糧等新興產業也異軍突起,成為新的寄遞增長點,為港城經濟的蓬勃發展不斷注入“郵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