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徐月祥)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白塔埠鎮的萬畝高標準農田里,處處涌動著春耕的熱潮。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處處感受到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帶來的新變化。
無人機施肥,精準高效
在白塔埠鎮機場路兩側,家庭農場主們正忙碌地為麥苗灌水澆田,與此同時,無人機在空中來回穿梭,為麥田精準施肥。農場主王建國介紹,今年由于連續幾個月降水較少,小麥錯過了最佳施肥期。雨水節氣后,他們抓住春小麥施肥的黃金期,通過人工澆灌配合無人機施肥,讓小麥迅速恢復生機。
在山北頭村的麥田里,種地大戶徐王勤熟練地操控著遙控器,無人機精準地將白色顆粒均勻地灑落在麥田里。白塔埠鎮農技員沈道付介紹說:“無人機施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時間成本。同時,它能降低對秧苗的踩踏損傷,還能根據作物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進行精準施肥。”
據了解,入春以來,全鎮利用無人機作業的方式對5.2萬畝麥田進行了農藥噴灑和田間管理,目前麥苗長勢良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深耕細作,備足營養土
在267省道西側的預留秧田里,村民劉守帥駕駛著手扶拖拉機,對冬天深耕過的凍土進行旋耕。經過旋耕機的多次攪拌,土質變得松軟細碎,猶如面酥一般。
白塔埠鎮農技專家周懷樂表示:“深耕能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氣,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長和擴展,提高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目前,以劉守帥、張才亮以及大地農機等為代表的種地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已簽訂水稻機插秧作業合同260余份,共計5.3萬畝。據白塔埠鎮農技部門統計,全鎮已利用各種農機深耕土地1.2萬畝,培育秧苗營養土800余畝,實現了應翻盡翻、應耕盡耕。
當代“麥客”,誠信闖四方
近期,在白塔埠鎮服務大廳內,“沃德”農機蘇北2025年春季銷售推介會吸引了近百位農機手。他們齊聚一堂,了解今年農機銷售的優惠政策,分享著自己在收割作業中的經驗和心得。
早在20世紀90年代,收割機駕駛員被稱作當代“麥客”。如今,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仍是白塔埠鎮農機手們的主要創收來源。前圩村收割機手史南成告訴記者:“我們每年4月份出發,先去南方收割大麥,接著收割小麥,6月初回到家鄉,休息兩個多月后,再奔赴南方收割早熟稻,然后一路往北,直到東北水稻收割完畢。這一趟下來,收入多的能有二十多萬,少的也有十五萬左右。”
這些農機手秉持著“讓利于民、優質服務”的理念走南闖北,每年為當地創收高達6000余萬元,人均增收3萬元。
白塔埠鎮通過推廣無人機施肥、深耕細作等農業新技術,以及培育當代“麥客”等農機服務隊伍,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在科技的賦能下,這片古老的土地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保障糧食安全和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