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徐黎一 通訊員 李慧 蘇笑)午后的陽光斜照在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筑墻面上,此刻,連云港老街云臺路上的“布集”書咖里,美式咖啡的香氣已經彌漫開來,兩三個年輕人在爵士樂的背景下拿著咖啡杯在木質窗前打卡拍照……
眼下,這樣一種新老交融場景,正成為這條老街“二次生長”的日常。
數據顯示,自2024年啟動主理人招商計劃以來,街區已吸引17家主理人品牌入駐,在談主理人9家,帶動整體客流量同比提升60.92%,“文化造血”的背后不僅讓街區煥發出新活力,也成為實現歷史與現代對話、商業與文化共生的生動范例。
模式創新
老街迎來“二次生長”
在老街郵電巷,名為“一念之間水晶能量館”里,主理人杰秋夫婦正在向游客講述他們對于連云港水晶文化的理解。能量館開業半年,主理人通過新媒體宣傳老街店鋪吸引粉絲、游客前來打卡。
不遠處的“布集”書咖同樣別有深意。由歷史建筑改造而成的書咖,與喧囂的城區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走進店內,猶如置身于時光長廊,沉穩的木質家具、精美的歐式吊燈、墻壁上懸掛的油畫、老電影的黑白影像,都在默默訴說著過往的故事。“我們根據年輕人的喜好,針對不同節慶做主題裝飾和特色活動,吸引他們用自媒體來宣傳‘布集’,宣傳老街。”00后主理人童童說。這種“打卡經濟”使店鋪復購率達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
自2024年,老街運營單位——港城文旅提出“主理人”招商模式以來,老街迎來了它的"二次生長"。截至目前,已形成一店一品、一店一景主理人街區模式,90后主理人占比達70%,街區新媒體曝光量累計超2000萬次,老街成為市民和廣大游客的“精神地標”。
筑巢引鳳
定制化政策激活主理人生態
“千萬粉絲級別的網絡大V‘大奔姐’也來過我們店里打卡,在這座山海石頭城,我們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做一些快節奏的嘗試,還可以慢下來做文化積累與沉淀。”主理人薛女士說。店內未來將不定期舉辦文化沙龍活動,請老港城人、文化專家共同講述港城故事。
在港城文旅公司資產招商部高級主管李慶波看來,網絡名人杰秋夫婦打造的“一念之間水晶能量館”是非常典型的主理人發展模式。“我們打破了‘高租金篩選商戶’的傳統邏輯。針對可以自主運營線上平臺、打造自身IP品牌,業態能夠吸引年輕化群體、適應場景化需求的主理人群體推出專項政策。”李慶波說。
和老街共贏是首要目標。據悉,為實現筑巢引鳳的目的,連云港老街對符合主理人條件的商戶開出了免租金,可選擇與公司合作共贏模式,未達到約定營業額,無須給出收益分成,并享受1至3個月免租裝修期等政策。同時對首店經濟、老字號及具有品牌效應的主理人業態,給予租金減免、裝修補貼等更多優惠政策。
自2024年政策出臺以來,已成功招引17名主理人,其中13個項目已投入運營,4個正在裝修。此外,還有9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在“布集”書咖對面,是正在裝修的一家手工店。“老板來我們店里打卡時聽說了老街的主理人政策很是心動,沒多久就決定在這里開一個手工藝品工作室。”童童說。這位新主理人可不簡單,她從事藝術創作多年、小紅書粉絲量達2.3萬人。
文化活化
流量背后的價值升維
事實上,主理人以及項目的吸粉力也正是老街最為看重的部分。如今,在老街新的經濟形態產生了漣漪效應。街區酒吧、小酒館入駐后形成“月光經濟帶”,使得周邊酒店、民宿入住率大大提升;通過商業反哺,完成3處歷史建筑活化利用。
擁有4000余粉絲的小紅書手作博主莊女士被老街獨特的歷史底蘊所吸引,在云臺路上開設“云上有美”作為她的線下展示空間。“當時我們在宜興做工作室,正計劃著開一個實體展示店鋪,老家連云港的親戚給我們介紹了老街,來了之后,我們就被這里的歷史、文化所吸引,感覺正是我們想要的地方。”莊女士停下手里的活告訴筆者。
“我們不做快閃式的網紅店,而是要讓年輕品牌像爬山虎一樣,順著歷史建筑的肌理自然生長。”港城文旅公司董事長曹流說。為了更好扶持主理人,2024年11月,老街邀請專業老師就如何做好線上宣傳對主理人進行專業培訓,從實戰演練、到答疑,再到精準制作個性化的營銷方案等,以幫助主理人提升來實現其與老街的“雙向奔赴”。
當石屋石墻邂逅賽博霓虹,當百年商脈鏈接當代創意,連云港老街的實踐證明:歷史文化街區的煥新不是簡單的“騰籠換鳥”,而是一場傳統空間與先鋒商業的深度對話。在這里,網紅經濟褪去浮華表象,真正扎根成為滋養城市文脈的可持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