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朱迅 通訊員 連發 侍晶晶 徐婷)再過一段時間就是夏收了,糧食顆粒歸倉后如何管好儲好,考驗著“大國糧倉”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系統是強化糧食管理的利器。近年來,連云港市大力推動糧庫建設得更智能、更科學、更現代。如今,糧庫信息化系統正搭乘智能化技術快車,不斷更新迭代、應用推廣,讓糧庫管理效能更加精準有力。在港城的糧庫里,又藏著哪些令人稱絕的“黑科技”?
建立綠色倉儲體系
“倉溫15.5攝氏度,平均溫度6.4攝氏度……”江蘇豐禾糧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倉儲部部長姜浩點擊9號倉入口處的一塊電子屏幕,該糧倉的糧情信息便一目了然。
糧情測控是智慧糧庫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在糧堆下,藏著智能化監測的“秘密武器”。“糧倉內按橫向7行、縱向7列布設了傳感器,對糧倉內的糧食分層進行檢測,一旦某個點位的糧溫出現異常,就能實時顯示在系統上,方便我們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江蘇豐禾糧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信息化專員李英才說,依托這些測溫線,工作人員可以在辦公室實時掌握糧溫。除此之外,糧庫內還有監測倉溫、倉濕、糧濕、糧面溫度等數據的感應器,用于后臺實時分析倉內情況,智能控溫控濕。
糧庫的溫濕度對于糧食的儲存至關重要。李英才介紹,以往每個糧庫窗戶都需要人工打開,現在可以通過“豐禾糧倉業務管理系統”在電腦或手機上遠程控制,打開某個或全部糧倉的窗戶,整個過程用時不到20秒,有效節省了人力成本。此外,糧倉內的空調能夠自動調溫,一旦溫度達到27攝氏度,就會自動調節至25攝氏度以確保糧倉溫度適宜。
在連云港市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這樣的情景也同樣可見。連云港市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信息化專員王經燾打開糧庫業務管理系統,糧食購銷、智能倉儲、倉儲保管、安全生產等幾大板塊陳列在屏幕上,這些功能集成了糧庫的“智慧大腦”。王經燾輕點鼠標,當即對104號倉進行溫度檢測,等待10余秒便可出結果。
王經燾說,糧堆內分層鋪設了4600個電子測溫感應點,實現倉內糧食測溫全覆蓋,“智慧大腦”可查看公司所有的數據情況,實時進行展示,分析庫區、倉房糧食保管信息、視頻信息、糧情信息等。不用到現場,在“指尖”就可實現對糧食的全流程監管。
信息化監管水平提升
“通過這套管理系統,我們實現了糧食出入庫、質檢、稱重和庫存信息自動化處理。”李英才介紹,豐禾運用先進的物聯網和大數據打造的“豐禾糧倉業務管理系統”,實現對糧食出入庫每個環節的信息化管理,該系統可以實時查看庫區和倉內糧溫糧情,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確保糧食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近年來,連云港市深入貫徹《江蘇省推進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嚴格按照《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規范》《江蘇省地方儲備糧承儲庫信息化建設指南》要求,加快推進儲備糧監管信息化建設,通過整合資源、打通數據、貫通應用等有力舉措,加快實現信息系統數據化、平臺化、可視化集成,加快形成安全數據“一中心”和信息化應用“一網通、一張圖、一張表”新格局。
在這一輪的糧庫智能化改造中,連云港市眾多糧庫表現優異,智能化監管手段不斷完善。
“我們糧庫的各項數據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連,省級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查看糧庫每個倉的糧情,查看是否存在違規作業、有沒有非法動用糧食等,確保每一粒糧食的來源和去處都可追溯。”連云港市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尚濤說。該企業糧庫業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可同步傳輸到省級平臺,通過這種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保證了儲備糧數量質量安全。
信息化監管有助于實現人機協同大數據管糧,推動糧庫管理從“人找問題”向“問題找人”轉變。在豐禾,9.96萬噸小麥的監管用不了10個人。“每個部門安排1名人員就足夠,信息化監管手段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我們也在開發更多智能化功能。”江蘇豐禾糧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防表示,一旦糧庫出現異常情況,該系統會自動發出預警,監管人員隨即跟進處理,大數據監管效能逐步顯現。
推進智能化糧庫建設
為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立足“兩重”和“兩新”戰略定位,連云港市系統謀劃糧食倉儲、加工、物流全鏈條項目儲備,推動糧食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方向轉型升級。
在港城,一批智能化糧庫新建、改造項目正加緊推進中。在海州區浦南鎮郎墩糧庫項目現場,一間間糧食儲備倉庫拔地而起。目前,郎墩糧庫主體已完工,遠程監控、出入庫智慧管理、智能通風、蟲害監測及糧溫糧情監測等智能化系統正在推進建設,預計今年5月底夏糧收購前正式投入使用;新壩鎮普安糧庫一站式服務中心大樓主體已完工,內部裝修正在進行。
據悉,郎墩糧庫建成后將成為海州區糧食儲備體系的骨干庫,改造后的普安糧庫則為中心庫,統籌區域儲運調配。同時,海州區還規劃布局了4處骨干庫及多個基層收納庫,形成“中心庫+骨干庫+收納庫”三級倉儲網絡,可有效滿足周邊農戶就近售糧需求,提升糧食收儲效率。
當前,連云港市正統籌推進糧食倉儲、加工、物流全鏈條升級,另外推進3座現代化新庫建設,新增30萬噸倉容并集成溫控監測技術,預計今年起陸續開工建設,同時推動2個糧油加工技改項目落地,新增5萬噸高端大米產能并優化低能耗工藝,促進產業鏈向高附加值延伸,助力企業搶抓市場機遇,增強區域糧食產業競爭力。
此外,連云港市還依托“港口+倉儲+加工”一體化物流樞紐建設,加速布局多式聯運、精深加工等核心功能,引入龍頭項目打造百萬噸級糧油加工集群,建成后將形成年加工300萬噸油料、中轉500萬噸糧食的2個產業集群,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快推動糧食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構建全鏈條智慧管理體系,讓數據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新基石”,讓智能技術成為防范風險的“預警器”,切實筑牢糧食安全的“數字防線”,守住管好港城的“大國糧倉”。